明天,2013年高考就要开始了。7万多北京学子又将走进曾经寄托着他们祖辈父辈光荣与梦想的考场。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我们不禁想起当年的自己。
当年的我们是什么样子?
我的高考之1940年代
上燕京大学要考“脑筋急转弯”
赵蓉
1927年出生
1945年毕业于贝满女中
同年考入燕京大学
退休前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任记者、编辑
我今年86岁,考大学的经历,那已经是六十几年前的事了。
1945年,我18岁,在贝满女中(现一六六中学)读高三。尽管学校对高考也重视,但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分文理科,即使到了高三也没有为考大学专门开设什么补习班,老师只是对同学的学习加以鼓励。没有一模、二模,也没有填报志愿的环节。毕业考试正常进行,考试结束,根据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经济状况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去报名考试。毕业前夕,学校组织毕业班同学参观了一些单位,比如医院、学校等,也会介绍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情况。
`班里有些同学报考天主教会办的辅仁大学,我也就随大溜去考,上了英语系。入学一个月,一次作业交上去,教授英文的修女认为我的作业是抄二年级同学的,我很想争辩,又怕那位威严的修女对我产生偏见,心中纠结。恰在这时,也就是这年的9月下旬,忽听同学说,燕京大学将回迁北平复校,部分老师已回到校园,筹备招收大一学生呢。(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封闭燕京大学。1942年燕京大学在成都办起临时学校。)
燕大招生的消息,让我们跃跃欲试。在高效率的运转下,经过考试,10月份我们就入学了。燕京大学入学考试科目和其他高校一样,也是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英语,对我来说,其他科目没什么,只是英语有点难。幸运的是父亲给我一本英语读物,偶然翻到一页,上面有一个词——wedding(婚礼),而英文考试正是这个词——用300字叙述一个婚礼。
燕大的入学考试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是,考一门智力测验,考题有点像现在的脑筋急转弯,还好我也过关。同时被录取的同班同学有二十人左右。
我本想报考中文系,但听说大学中文系学的是考证、训诂之类,不学文学创作,我觉得枯燥,于是填了新闻系。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做主,哪像现在上大学费尽家长心思。邵跃先 X045
我的高考之1950年代
“参加完高考就去植树”
于向东
毕业于北京六中,1958年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化学系录取。
1964年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助剂二厂工作,2000年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任上退休。
说起1958年参加高考,73岁的于向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那时候高考可不像现在这么惊天动地的,从家长到社会都高度重视。”
于向东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北京六中读书,他回忆说,当时班里学习气氛很浓,老师教得也特别好,特别是数学老师, 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因为很多人都喜欢数学,所以班里还成立了数学小组,小组成员那时还自学了许多大学的数学知识。
让于向东印象比较深刻的学校边上的一个小图书馆,“图书馆就在西华门边儿上,那时候家里居住条件都不太好,没有可以安安静静学习的地方,所以很多同学都是一放学就跑到图书馆复习,冬天很冷,图书馆中间生着个炉子相对暖和一些。”
“我们高考时可不像现在,又怕噪音干扰,又是交通管制的,全社会都很关注,高考那几天和平常没什么区别。高考填报志愿都是我自己做决定,家里没人给什么建议。”于向东说高考前几天,自己也有些紧张,那几天特别热,所以他基本很少吃主食,主要是喝绿豆汤,再搭配个香瓜之类的。
“高考完我们参加了市里组织的香山植树活动,之后就是等通知。”于向东说他们高考时并不提前发高考成绩,录不录取只能等通知书,发通知那几天,他每天拿个小板凳儿坐在院门口等邮递员。“那天邮递员把录取通知书递到我手里,我打开一看,被北京大学化学系录取了,高兴得我直接跑到学校和同学汇报去了。”
洪燕杰 J153
我的高考之1960年代
考上大学,就成了国家的人
梁小民
高考时间:1962年
高 考 地:山西省太原市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经济学系
1962年,对于“出身不好”的梁小民,是个绝好的机会。
这一年,周恩来总理发表《论知识分子问题》,提出“重在表现,不看出身”的精神,也就是这一年,在阶级斗争氛围仍很浓重的情况下,大学录取“松”了一回:“许多家庭出身有问题的考生,都是在那一年考上了大学。若是换一年,政审只会被盖上‘不宜录取’的章。”
热爱数学的梁小民,在高中时代是个好学生,还拿过山西省数学竞赛一等奖。不过高一下半年,“不知是哪里来的精神”,高中教育开始试行“两年制”,梁小民与其他一批学习好的学生,被选入试点班,学科也从理科,变成了文科。
“一开始是不太想学的,但那个年代,组织说什么就听什么,没人有异议。”
转眼间到了高三——现如今的“高考冲刺阶段”,彼时却没有太过紧张的气氛。据梁小民回忆,高三仍然是以正常课程为主,只有最后两个月,才是高考复习时间。
因为一位历史老师的缘故,梁小民决定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什么专业今后就业好,这种想法压根就没有。当年我家里人的想法是,考上了大学,就等于成了国家的人。至于今后的工作,都是国家统一分配的。”
唯一的考虑因素,来自老师的调配,1962年高考,全国高考仅录取12万人,因此学校的好学生,志愿报得一定要“平均”,不能集中到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当然,时代特色必不可少:“所有学生的志愿表上肯定都少不了这四个字,‘服从分配’。”
没有警车护送,也没有父母相陪,家人都不在太原,梁小民自己度过了高考的几天,如今回想,其中细节乏善可陈。
梁小民并未如愿以偿,虽然考上了北京大学,可他被调配到了经济学系:“当时心态很幼稚,还想转到历史系。看到当年吴晗因为写了一本《胡应麟年谱》被清华历史系录取,我想,不如我也写一个人的年谱……”
在那个“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年代,梁小民转系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不过却成就了梁小民的一生。如今,媒体提及他的名字时,常常会在前面冠以“经济学家”的称号:“我的经历也说明,大学只是一个出发点,人的未来还要靠自己努力。”吴楠 J210
我的高考之1970年代
复习三个月 考了全县第一
竹立家
高考时间:1978年
高 考 地:山西省临猎猗县
录取院校:南开大学哲学系
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竹立家已经下乡工作了五年时间。
那是1977年的冬天,许多人并未料到高考的恢复,竹立家也不例外,来不及做准备的他,只得放弃了第一次机会。
1972年,高中两年毕业的竹立家,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劳动。五年时间,他已经成为大队干部,不过得到高考恢复的消息后,他没有太多犹豫,立即辞掉了工作,开始复习功课。
留给竹立家的时间,也只剩三个月而已。
1978年的高考,定在春季。“那时候应届生不多,参加高考的,往往是城里的工人,还有就是各村的干部。”竹立家已满20岁,可在考生大军中,他还算“小字辈”,连他自己的初中老师,也加入了考生的队伍。
竹立家喜欢哲学、历史,打定主意要考哲学系,那是一个哲学很吃香的年代,但是真的想找几本考试参考书,却是一件难事。好在亲戚中有中学教师,给竹立家准备了《中国思想史》等一系列图书,“批林批孔”的批判材料,也让竹立家当作考试资料来使用。
复习资料难找,生活条件也颇为艰苦,每天都是萝卜白菜就热粥,竹立家常常吃不饱饭,就又要到辅导班上课。
高考日,竹立家恍惚记得是个周三,临沂县有两个考点,家在农村的竹立家,头一天晚上就骑着自行车奔赴考场。没有地方睡,他与许多考生一起,找了一个仓库当宿舍,就这样睡了两晚。
竹立家的功夫没有白费,临漪县文科状元的名号,让他一时间成为家乡的名人:“当年的高考没有如今狂热,但那时的考生确实有一种信念,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学知识报答国家。”吴楠 J210
我的高考之1980年代
那一年,我们还不懂污染
张森
高考地:河北
1985年被河北大学录取
目前职业电视媒体人
如今无处不在的各种污染,如幽灵般侵扰着我们的生活,甚至连小学生都能轻易地说出一二。而在我参加高考的1985年,这样的场景即便是当时最有名的科普作家大概也想象不到,更不要说一个个懵懂的高中生了。可命运偏偏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那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大意是澄溪中学附近有家化工厂,经常排放工业废水和有毒气体,严重影响学生和居民的身体健康,要求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附近化工厂的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的问题。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我真的傻眼了。我生活的地方,天蓝云淡、风柔水清,空气里飘荡着麦子和青草的味道。污染是什么?没听说过。工业废水什么样?没瞧见过。有害气体?该不是要像电影里那样戴防毒面具吧?于是,我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地编造了一通我从未“见识”过的污染……
结果可想而知,那一年,我的语文考砸了,我的同学们也几乎都考砸了。
将近30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我们已经过上了叶永烈书中的“小灵通”都没有经历过的科技生活;不幸的是,我和我的孩子也都知道了什么是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栗晨 X031
我的高考之1990年代
高考、排骨和街边摊
李加锋
高考地:山东省平邑县
1994年被西安理工大学录取
1994年的夏天好像特别热,在山东平邑县一中读高三的我迎来了自己的命运之年,记得黑板旁边的高考倒计时牌还剩下几十天的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食堂里的饭还是一成不变,却感觉越来越难以下咽了——早上是断成了一寸寸的面条,大师傅豪迈地用勺一撇。中午偶尔有排骨,用同学们恶心人的话说:已经被大师傅啃过一遍了,没错,排骨里有一半只剩下光杆一根,别看这卖相,那味道却是相当的美味,肚子里缺少油水的住校生们经常为这八毛钱一份的排骨牵肠挂肚,每次午餐出现排骨就会引发一阵哄抢。多年后的高中同学聚会,只要有人提起这排骨,大家的笑容里就有一种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默契。
那个时候,住校的女生一个星期大概10块钱的生活费,男生稍微饭量大点的能花到15块,枯燥的学习和寡淡的饮食让我们这些大小伙子实在难耐,再加上赶上了高考,和现在的父母一样,家人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多给点钱。手里握着多出来的三块五块,我们盯上了路边摊。路边摊常由夫妻经营,路边搭起一个凉棚,支一个小火炉,三五张桌子就可开张。现在提起路边摊心里常觉恶心,可那时候就是下馆子的感觉啊,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地沟油,不知道还有什么黑作坊,一块五就可以来一份青椒炒豆腐,一斤烤排(老家一种烤制的面食,因一条一条酷似肋骨而得名烤排),直吃得头上流油冒汗,每当这个时候就发自肺腑地感叹人生美好,那真是压抑的高三生活中难得的舒畅。
不得不提的是,学校食堂在高考那三天突然大发慈悲,一下子增加了不少油水,排骨管够,不用排队,但不是原来清汤寡水的样子,一块块拳头大的腔骨,肉多不说,还汪着一层腻腻的油。谁知道长期吃素的肚子消受不了,那几天,我身边很多人拉了肚子,包括我。当年我的高考成绩高出本科分数线四五十分,却没能如愿考入军校,这是不是对我只知道吃的一种惩罚呢?张卉 J167
我的高考之2000年代
一个男生的卷子被撕了
马甜甜
2002年参加新疆高考
被西安外国语大学录取
现就职于教育部门
高考前一个星期,可以去学校也可以在家,随意。但是去学校复习成了我们的挡箭牌,出门时都跟家里说“去学校复习了”,要好的几个碰个头一合计“去谁家玩去吧”,一玩就一天。晚上回到家里,院里的几个高考生也都是在院子里打球啊、骑车啊,也是在玩。
个人感觉,只要是正常复习了的人,考前心情都很欢快,因为有一种压力即将释放的期待。没有复习好的就不一样了,在高考后还会被老师当作反面典型拿出来说:我一个同班同学高中每次英语考试都靠“借鉴”同桌答案过关,直到高考英语的前一晚,据说是无计可施,痛哭到了凌晨。不过,他最后“曲线救国”,读了大学也出了国,现在英语反倒是真的很好。
“前一晚”对我来说也成了个考验。高考之前我一直不紧张,但临考前那个晚上我却失眠了。我妈陪了我一个小时也没作用,最后她自己扛不住先去睡了。而我到凌晨4点才睡着,然后早7点又起床去赶考。所幸对考试没影响。
高考当天,爸妈陪着我上的考场。我同班的好友更夸张,他们一家三口都穿了红色的衣服,像举办婚礼一样啊,很隆重地一起去了考场。
高考遇到的一个插曲就是英语听力,遇到了英语听力广播故障,也没有办法重听,同考场的很多人都发挥失常了。
不过我还算幸运的。跟我同班有个男生成绩很好,但是数学却考砸了——交卷铃声响后,他还在涂改答案,被收卷老师强行收卷,结果拉扯中考卷被撕破。后来这个男生只能复读,翌年才考上大学。
估分那天,先要回学校拿标准答案。那天回到学校,大家都很轻松,嘻嘻哈哈一番后,我忘了把答案装进书包。等到了家,晚上要自己估分了,我才发现这事,然后就被我爸妈骂个狗血淋头。
那也得估分啊,我的意思是找同院其他中学的高考生借一份,反正高考标准答案都是一样的嘛。结果爸妈不同意——可能是觉得本校发的答案更可靠吧,坚持要我去找同班同学借一份。
于是我爸开车,我哭哭啼啼地坐上车,去我好朋友家拿答案,一路上我妈还在旁边不停地数落我,当时我真有打开车门跳下去的心。
等拿到答案后,因为估分成绩还不错(事实证明,这跟我的高考成绩只差两分),我家的这场战争才平息了。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