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的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世界著名语言大师萧伯纳说的话。其实是两句话:一句是说“有的人”的思考,一句是“我”的思考;“有的人”的思考是关于已知现实的思考,“我”的思考是关于对未知事物的思考。二者思考的角度、方式和时间维度完全不一样,前者从“已知“出发,直面现实,对已经发生的或大或小或好或坏或成或败的事情进行考问,企图找出事情发生的因过关系。后者是对”未知“领域,进行想像(包括设想、假想、梦想、幻想)和逻辑性思考。
根据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的要求,可以分别从前者、后者中任选一个角度去阐述,也可以对二者进行比较性的论述。材料提供者尽管对立意角度未作任何倾向性的暗示,笔者以为作为高考作文的立意角度,当以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为上;从萧伯纳的“我”是对未知事物的思考来立意,就比较容易在大脑中搜寻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材料进行说理。普通人看到的是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萧伯纳却把思考、思路放在梦想上,放在对没有出现过的事物的遐想上,放在为什么不去追求与现实不一样的梦境和理想上。这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有某种契合点。延伸下去就是不要只盯着眼前的现实,要敢于做梦、追梦、圆梦;当然这就需要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另外,关于文体要求的文字表述耐人寻味:“明确文体”这一表述和往年高考“文体不限”的要求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分明有较大的区别。“明确文体”有两层含义:一是告诫考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具备基本文体的写作能力,不管是写哪种文体的作文,必须符合文体规范,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体。二是提醒考生认真仔细深入的研读所给材料的本质内涵,“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笔者以为当以选择议论文体为宜。
关于“自拟标题”,标题的拟定是开放的自由的,但必须从所给材料的本质内涵出发进行命题,甚至可以直接引用材料的原话做标题。比如:在“为什么会这样?”或 “为什么不能这样?”前面加上诸如“我、我们、他、他们、人生、社会”等语词,当然这并不是很好的命题,囿于时间和能力,笔者在这里只是提供一种借鉴思路。
文章千古事,寸心自得之。笔者匆匆写来,思考不周,措辞不严;姑妄言之。有待方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高考作文题目 | 高考作文押题 | 高考作文预测 | 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英语作文 |
高考记叙文 | 高考议论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