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夯实根基,突出语文能力,彰显语文之“本”
2013年四川卷,注重了选材的科学性和原创性,注重了选材的正向效应和功能作用,确保了高考选拔性考试的公平公正。在试题的命制上,以能力立意,有效保证了高考试题的质量和检测效能。教材、现实生活、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精粹时文、时事热点、心灵体悟,精神觉解、四川元素等等方面的选材和试题设计以及能力蕴涵,着力于“夯实两大根基,强化三种能力,回归语文之本”。两大根基是读书和生活,三大能力是新课程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语文之“本”,是语文的本真滋味,语文的本体特征,语文的本质属性,尽在“阅读、思考、表达”的具体落实之中。
2013年四川卷,语言文字运用,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古代诗文阅读,既注重了文言层面的字词理解,也注重了文言内里的文学性和文化性的理解和思考。现代文阅读聚焦于“文学、文化、文明”。论述类文章着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在侧重考查考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的同时,还引导考生思考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作文引导在“存在、生活、生命”层面辩证思考,通过“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让考生领悟“稳中求变”和“变中求稳”的生活道理,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以精神奠基。
试卷第1、2、3、4题,考查考生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第19题的访谈,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第20题续写,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第5、6、7题的论述类文章阅读,第12题的简答,着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古诗鉴赏13题,散文阅读的15题、16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17题、18题、21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认识思辨能力、论述能力、表达能力。
二、注重学科特性,突出审美体验,彰显语文之“美”
2013年试卷彰显了语文的学科特色,突出了语文学科特有的审美韵味。首先,在选材方面,文质兼美,文化蕴藉丰厚。如论述类文章选取了明代花鸟画发展历史的论述,语言严谨而优美;文学类文本《负重的河流》语言充满激情,描写细腻生动,意味深长,震撼力强;文言文阅读的《金履祥传》,语言朴实,文字简洁,叙述清晰,传主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古诗鉴赏所选诗歌语意深沉,情感丰厚,耐人品味。其次,在试题的表述方面,试题指导语和具体要求简洁明了,清晰准确,给人以清爽之感。三是在考查考生的能力方面,特别注重对考生审美能力的考查。如论述类文章,涉及到文学艺术风格、艺术创新等;《负重的河流》较为集中地考查了考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既涉及到个别语句的鉴赏,也涉及到一个文段的鉴赏以及全篇的整体性阅读感受,如第15题、16题,17题,18题;古诗鉴赏侧重考查考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作文则体现了对于“美丽人生”和“生活(生命)之梦”的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
三、注重生命成长,突出人文关怀,彰显语文之“人”
首先,试题的整体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语言知识的考查注重“常见常用”。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不在概念、学科知识上设置障碍。文言文所选人物传记这种文章体式,文言文断句的《论语》文段,古诗的作者苏洵,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涉及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塔里木河,19题的“访谈”,20题的曹雪芹、贝多芬、大卫?科波菲尔等等,都是考生较为熟悉的内容,感到亲切。其次,试题特别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彰显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导引。如论述类文章阅读对艺术创新、画家个性的肯定,文言文阅读中金履祥为学与为人的楷模作用,文言文断句中孔子对君王仁政爱民和个人修为的要求,古诗鉴赏中体现苏洵不断进取、老骥伏枥的精神,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负重的河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严肃思考,作文对“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不平衡的生活”的思考和思辨等等,都充分体现出对考生健康阳光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积极的价值观的引导和重视。总之,该试卷确保了语文学科的选拔功能,注重了文化对于生命的浸润,文明对于生命的引领。
四、注重地域元素,突出时代特色,彰显四川之“味”
2013年四川卷比往年更水灵鲜活,更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四川卷的地域元素,凸显了鲜美的四川之“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考查四川人易读错的字音,如第1小题中的“坯胎、果脯、复辟”等;二是考查了发生在四川的重大、重要事件,如第3小题的“四川芦山大地震”和第4小题的“2013年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等;三是古诗鉴赏考查了对宋代四川文人苏洵的诗歌把握;四是名句默写考查了李白和苏轼的作品。
2013年的四川卷,坚持立人为本,关怀生命成长,既是一种奠基,也是一种开拓,充分发挥了自主命题的优势。
四川高考语文试题 | 四川高考数学试题 | 四川高考英语试题 | 四川高考理综试题 | 四川高考文综试题 |
四川高考语文答案 | 四川高考数学答案 | 四川高考英语答案 | 四川高考理综答案 | 四川高考文综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