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考生们松了一大口气。考得好与不好,都已成为过去。最难的时段结束,到了估分和报志愿的阶段,总该平静下心态来了。
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新闻,基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规律:在离高考还远的日子里,人们着重讨论的是高考制度的问题,如高考存废之争、自主招生之争、异地高考之争,等等。
当高考临近,话题则会走向具象,出现吊瓶班之类的新闻,出现各种安全检查防作弊的规则。高考开始,电视里几乎满屏都是考场外焦虑等待的家长、爱心司机、警车开道、考生意外之类的细节,今年的特别之处,是一位庆祝开业的店主在考场附近放起了鞭炮,导致自己被拘。类似的事情年复一年,到了高考结束,也许还会出现撕书烧卷子这样的“大场面”。
毋庸置疑,高考是人生的一个坎儿,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考生,甚至是他们家庭的命运。中国自古以来就依仗考试来改变社会地位,在唐宋以后的大量古籍中,考试总是一个重要话题。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之后,大学生又被誉为“天之骄子”。高考,又被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回头看看几十年来高考的变迁,人们又会有很多感慨。一方面,似乎人们对高考越来越重视,媒介连篇累牍地报道,使用大量版面,家长护考、送考,无论下雨还是日晒,都在考场外苦等。另一方面,高考的人数正在逐年下降,千呼万唤的异地高考又遭到冷遇,“独木桥”的角色也慢慢改变了,家庭高成本的付出和毕业生越来越艰难的就业过程,给更多家长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是否还有别的选择?
人生最要紧的往往是关键的几步,高考算不算这几步之一呢?
从某种角度来说,当然算。大多数家庭的孩子,还是要指望高考。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如果高考已经不能和就业直接挂钩,所学专业在工作中用不上,那么就不算。
真正的工作技能、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独立生活和灵活应对事件的能力,都未必是大学里能够学到的。上大学能得到的就是三样:方向明确的知识、继续获得知识的机会,以及一张文凭。如果越来越多的渠道可以得到这几样东西,那么高考的包袱就可以卸下许多。
退一步而言,即便是参加高考,要走独木桥,那么它的宽度也在增加。全国七成左右的平均升学率,足可以给大多数地区的家长宽心。这和二三十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客观条件变化了,真没必要把高考比作“自古华山一条路”,非生即死、非荣即损的思维,也应该改变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高考将会越来越展现出它的本性:它不是人生的胜负手,而只是上升的阶梯之一;它不是过滤器,而只是分流器。现在,社会正在走向多元化,人们的选择也在增多,对于高考与考生,社会尽到义务即可,完全不必过度关注,甚至予以故意放大。全社会都应该逐步摆脱“高考焦虑症”。说句实在话,如果不焦虑,考生们的成绩也许还能再提高。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