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歌碰上枯燥的《高等热力学》,会是怎样的结果?6月3日,重庆大学的一名研一学生发微博称,自己的期末考题被老师要求写诗概括《高等热力学》的课程内容。这一另类考题,顿时引来众多网友热议。昨日,该考题的出题者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赵良举教授告诉记者,他出此题的目的,不是要难倒学生,而是希望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研究生“吐槽”考题另类
“宁愿闭卷考试考死我啊,写诗憋了一晚上了。”6月3日,网友“Keryan”发微博,“吐槽”自己的考题作业。该微博的配图显示,考题共有两道:一题是“写一个关于热力学的科普故事,不少于1500字”;另一题则是“写一首诗或词,概括《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所讲的内容”。
此微博一发出,立刻引发众网友热议。有网友称赞出题老师“有爱”;也有网友叹“热力学虐我千百遍,我待热力学如初恋”;还有网友称老师用心良苦,让学生文理兼修。截至昨日下午,该微博已有41条评论,被转发114次。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发微博的李翰明。23岁的他是重庆大学动力与工程学院的研一学生。李翰明告诉记者,出题人是学校的博士生导师赵良举教授,而考题也是期末考试的内容之一。“憋了两个晚上了,昨晚总算是把诗写出来了!”李翰明说,要将枯燥的热力学转换成诗歌,着实让他感到“抓狂”。
怪才老师教理科生写诗
“赵老师的课从来不按常理出牌,以前就曾给我们布置过写诗的作业。”李翰明说,有一次在课堂上,赵教授将班里学生分成4人一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来作诗,诗的内容要包括4个小组成员的名字。“当时觉得写诗很有意思,没想到现在竟会变成期末考题。”李翰明说。
虽然另类考题受到众学生的“吐槽”,但说起出题人赵良举教授,学生们都赞不绝口,称他是“最有文艺范儿的工科教授”。“赵教授还在课堂上跟我们聊哲学,从热力学延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李翰明说,他们还在课堂上讨论“暗送秋波”的“波”是机械波还是电磁波,赵教授的幽默风趣让堂堂课几乎满座。
“上他的课从不感觉累”
“他和其他老师很不一样,上他的课从不感觉累。”工程热物理学专业的学生黄豪杰说,虽然自己是理科生,但在赵教授的课堂上学写诗,听哲学,收获不小。“起初搞不懂他为什么要我们学理科的写诗,后来才明白,他是在锻炼我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黄豪杰说,这次的写诗考题,自己只用了1个小时就完成了。
22岁的蔡义林是赵教授的研究生。他告诉记者,赵教授在学生眼里是“文理双全”,不仅专业课教得好,还常常自己写打油诗,和学生一起分享。
回应
让学生“戒掉”标准答案 专门布置另类考题
赵良举教授昨日下午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出这样的考题,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希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考题没有标准答案,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43岁的赵良举说,考题是他一个月前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并作为本学期期末考试的一部分,占总分的25%。赵良举说,虽然让工科生写诗概括热力学,在他人看来是另类、刁钻,但却是自己18年执教生涯中的一次创新。“不论是写科普故事,还是写诗词,都要围绕所学课程展开。”赵良举说,考题并不是为了考验学生的作诗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多多查阅科普资料、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赵良举说,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学生常常是为了应付考试,努力寻找标准答案,思维变得僵固。“书本中的条条框框不见得能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赵良举说,为了让学生“戒掉”标准答案,学会创新思维,他做出了颠覆理科考试的大胆尝试。
评价
创新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值得推崇
“让工科生写诗概括热力学,其实是换一种方式考查学生。”西南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张仲明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能让学生吸收大量知识,但思维易陷入僵局。
张教授表示,老师的独特教学风格往往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而赵良举的这套“另类”考题实际上并未偏离教育主题,而是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张教授说,老师在统一教学中,适当创新,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有利于教育模式的发展,值得推崇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