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结束了,对于考后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现在正是集中精力准备志愿的时间。
目前,大多数省份都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不少考生家长以为等到出分、出线后,按“分”找学校和专业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但是等到高考分数出来后,该填报志愿了,考生家长却手忙脚乱,出现大量问题。往年在此期间,高老师博客也会接到考生家长各种求助留言和电话咨询。对于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考生家长来说,想在填报志愿时得心应手,在分数出来之前就要早做打算。
今天,就和考生家长简单说说,知分填报志愿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了解政策信息
通常来讲,在高考前,考生和家长就应该对本地当年的高考高招政策了然于胸,而不是等到现在才做功课。但如果考生和家长们之前没有准备好,现在至少要了解以下信息:
1.知道本省志愿填报方式、时间、各批次志愿设置情况,投档、录取规则和其它注意事项等。这些一般在当年本省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或实施意见)中有详细说明,考生家长一定要认真阅读。
有些考生没搞懂本省的具体政策,却到处搜集所谓的志愿填报秘籍、攻略,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出现严重失误。比如有的地区实行的是顺序志愿,但考生却按照平行志愿的技巧填报,后果可想而知。各地的志愿填报都有它本身的特点,考生家长一定要对本省的志愿填报政策弄懂吃透。
2.查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看清相关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的要求。在高考前,考生都进行了高招体检。填报志愿时,考生要根据自己的体检结果对照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避开不适宜选报的专业,避免因身体原因填报不当造成院校退档。
另外,还要注意高校《招生章程》和《招生专业目录》中对身体条件的特殊要求。不少高校在录取考生时,除了《指导意见》外,还根据本校特殊专业培养要求,对考生身体方面提出更具体的要求,比如身高、五官要求等。
3.细读目标高校的招生章程,吃透高校录取规则。各高校招生章程一般由总则、组织机构、录取规则、学费标准、附则等几方面组成。在报考前,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尤其是其中的录取规则,它会明确列出学校的调档比例是多少,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是否有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多少,对加分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招生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等等。可参看高老师博文《看清高校录取规则避免上线落榜》。
懂得填报技巧
知分填志愿很容易出现“扎堆儿”现象。因为你虽然知道了自己的分数,甚至在全省的位次,却无法知晓与你分数相近或在你之上的考生都报考了哪些院校。往年因为怕扎堆儿,也有考生家长填报志愿时总是琢磨别人的心思,到头来,志愿选择完全违背了当初的想法。这就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这里,再和考生家长分享几个考后知分填报的技巧:
1.找准考生的位置。知分填报志愿要求考生和家长从宏观上分析情况。每年高考的试题难易程度、考生分数分布情况、报考情况都不一样。不能单纯以高考成绩判断考生的水平,更要结合考生的班级排名、校排名、及本省同科类考生中的具体位置等因素。
2.正确判断高校的层次。考生填报志愿都要参考当地考试院汇编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在使用时,不要仅参考一年的录取数据,三年的数据都要认真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其中考生分布密集的中间分数段更能如实反映该院校(专业)的录取情况,或以录取“平均分”来衡量一所高校的层次。另外,大厚本汇总的是往年高考录取情况,不代表今年高考的分数和报考情况。
3.实事求是,不要有攀比心理。考生要凭借高考成绩、自己的位次、各批次提档线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爱好、未来的职业倾向和家庭情况,理智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院校和专业,不跟风,不攀比。尤其是对于实行(或某批次实行)顺序志愿省份的考生来说,第一志愿填报一定要谨慎,尽量规避落榜风险。
这里,还要多说两句,高考成绩出来时,一定会有人欢喜有人愁。考生一定要胜不骄、败不馁。不要因为考好了,在志愿上就盲目攀高,也不要因为没考好,就灰心丧气,对志愿草草了事。也许你的每一份付出,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你的每一份收获,必是你辛苦努力的结果。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填报好志愿,迈向理想的学府!
推荐阅读: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大学排名 | 专业排名 | 高考热门专业 |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 征集志愿 |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