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有效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不同的垃圾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放不同的地方,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他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久?今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理念,开展以“提升更绿色的上海”为主题的“绿色账户活动”何为“绿色账户”?就是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账户”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如何合理地处理垃圾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垃圾成为废物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即放错位置)所造成的。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产生活中出现垃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正视矛盾,只有在正确认识解决矛盾当中才能推动事物发展。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把垃圾“变废为宝”可以有多种方法,垃圾分类就是一种有效的“出路”。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内容属于马原课程中的马哲部分的原理。第一问是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命题,十年来的考研政治每年都要涉及,只是命题角度不同。之所以从不同角度考查这个知识点,原因是这个问题在理论上重要,在现实中有意义。马哲的题目有个特点,就是题目很难,但是答案很简单,只要你锁定原理,展开论述,就可以得分较高。对于此问大家只要围绕着问题,把记住的原理再现在考卷上就可以了。第二问,已经告诉你用“矛盾分析法”,但是此方法包含内容较多,需要结合没有“出路”和“退路”两个关键词,找到具体的方法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把原理展开论述即可。第二问较之第一问有些难度。
推荐阅读:2014考研数学
推荐阅读:2014考研英语作文
推荐阅读:2014考研招生简章
考研英语真题 | 考研数学真题 | 政治真题 |
专业课真题 | ||||
英语一真题 | 英语二真题 | 数学一真题 | 数学二真题 | 数学三真题 | 数农真题 | ||
考研英语答案 | 考研数学答案 | 政治答案 |
专业课答案 | ||||
英语一答案 | 英语二答案 | 数学一答案 | 数学二答案 | 数学三答案 | 数农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