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
2013年河北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突出主干知识 凸显实验技能
——化学(含综合)试题评析
2013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以初中化学核心内容为重点,突出方法和能力,注重三维目标的综合考查。整套试题科学严谨、贴近生活实际、难易得当、综合多效,对初中学生应具有的化学素养进行了全面考查,对初中化学实施新课程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检测等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一、试卷的整体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覆盖范围广
试题覆盖了《考试说明》全部一级主题和18个二级主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物质50余种,考查的知识点有80多个。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用语、化学变化基本特征、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基本计算能力等。
2.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实际
试题从物质的用途、安全、营养素、饮用水的净化、金属的锈蚀条件、照明弹、治疗胃病、古画保存、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活常识、切割与焊接、废水处理、登山时饮料瓶的变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世界环境日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人文教育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突出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3.注重化学用语考查,体现学科特色
试题从化学符号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微观理解、物质的分类等多方面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认识、运用。共有9个小题涉及化学用语,其中用到的化学方程式有24个(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有4个)。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色。
4.图表结合,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整套试卷图示、表格多达24个,其中化学部分有10个,第1、5、6、7、12、14、28、30、31、35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置了图形和图表来提供信息,考查学生对标志的认识、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的理解、溶解度的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分类的思想等。
5.以实验为中心,加强科学方法的考查
实验题继承了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加大实验操作的考查力度。4、6、7、9、13、28、30、35小题都以实验为载体,突出考查了对实验方法选择、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等科学实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意在加强实验教学。并使学生在试题解答过程中体验到学科思想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二、典例分析 亮点呈现
【试题5】某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示意图为
, 甲
““”表示氧原子,
A.H2 B.H2O C.CO D.CO2
【正确答案】选D
【亮点呈现】本题题干以甲烷燃烧的反应为原型,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物质,而是通过微观示意图将反应过程表示出来,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和挖掘图中信息的能力。本题的亮点就是以图示的形式重点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命题立意高,作答起点低,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学科特点;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反应示意图的认识,而且要确定反应中某生成物的化学式,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看懂图,还要真正理解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并得以正确的分析运用。
【试题6】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点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正确答案】选C
【亮点呈现】本题用表格代替了多年来溶解度以溶解度曲线图考察的形式,是对此类试题命制的一种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表格中的数据增加了学生分析的难度,更加体现出实验过程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以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做出正确判断。亮点一:本题立意新颖,命题角度独特。以图表的形式命制此类题目,考察了学生对饱和溶液的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解度的理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亮点二:本题各选项与题干联系紧密且具有逻辑性,各选项均有深度思维。本题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如果没有对知识的理解,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亮点三: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多,难度系数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题7】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 (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生成气体质量 生成Z质量生成Y质量
A.Z>X>M >Y B.X>Z>M>Y C.X>Z>Y>M D.Y>M>Z>X 【正确答案】选B
【亮点呈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是教材及课标中的重要内容,本题的亮点就是用坐标图的方法来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这是近年来在金属活动性命题形式的一种创新,坐标图示不只体现出实验的过程与现象,还真实地展示了实验中某些物质间量的关系。
本题最大的亮点就是突出利用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纠正了老师对一个常见问题的错误认识,对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2012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将“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改为“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可反映金属的活动性。”本题命制的目的就是解决对此问题的一个误解,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根据金属与酸能不能反应和金属与其他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是可以的,而根据金属与酸反应快慢来判断则不是不科学的。此题在这方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给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尤其是试题7图2用金属与盐反应判断X与M的活动性,而不是通过图1反应图象中的陡度来判断活动性,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起到良好纠错功能,以利于老师们更好地理解金属活动性判断的依据。
【试题12】下列有关分类和举例错误的是 ..
甲 例如:海水
图2
物质
单质 例如:丙 化合物
物质
导体 例如:丁 绝缘体
固
晶体
非晶体 例如:戊
A.甲:纯净物 B.丙:氦气 C.丁:铜 D.戊:沥青 【正确答案】选A
【亮点呈现】分类思想是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思想,本题没有平铺直叙用语言叙述的形式考察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而是通过图例展现出对分类思想的理解,很好的体现了教材中学生应掌握的分类方法。本题的亮点就是不仅让学生知道物质的类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分类的思想及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本题将物理中对物质的分类和化学中对物质的分类有机的综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可以从多角度认识他们。
【试题1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③探究电压与电压的关系 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选C 【突出亮点】本题为全卷亮点题之一。本题考察的主要目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不能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题中不仅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要求学生对列举的四个重要探究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对问题做出判断。题目立意之高,还在于对“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题目当中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本题考查力度大,立意高,区分度好。
【试题3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图10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粗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图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 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正确答案】实验一(1)加速溶解 (2)未用玻璃棒引流(或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的内壁) (3)①⑤②③⑥④ (4)出现较多固体时 实验二:①②③
【亮点呈现】本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实验的重视。本题源于课本,立足基础,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基础实验,练好实验的基本功。亮点一:重视基本实验,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新增了初中化学必做的8个学生实验,本题是初中化学教材中8个实验中的两个实验的连接,连接自然,再现了这两个实验的真实场景,让基础知识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升华;亮点二:此题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对教学有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本题对学生在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如:进行蒸发操作当出现什么情况时可以停止,这是为了测试学生是否真做了这实验,避免了教学中“听实验”和“背实验”的不良导向;亮点三:试题的最后一问突出了定性到定量的过渡,有很好的区分度。这一问对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几种情况进行了认真剖析,使此题由基本实验操作上升到实验的数据,对实验的数据进行深层分析,既考查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形成一个认真对待实验的态度,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试题35】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来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是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 ;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 。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
(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图15中装置序号)。
A B C D E F 图15 【正确答案】【做出猜想】CaCO3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 【交流反思】CaO易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 (一)气泡放出
(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
[或滴加碳酸钠溶液 Ca(OH)2+Na2CO2=CaCO3↓+2NaOH]
【拓展应用】C、F
【亮点呈现】实验探究题历来是教师和学生非常重视的。本题创设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以实验为载体,涉及到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原理的应用等科学方法的运用。与往年此类试题相比更加突出了科学方法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探究实验中做到身临其境,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之其所以然。
本题体现了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同时也展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即合理的猜想应来源于化学理论,实验的结论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来证明,本题最大亮点是拓展应用的设计,通过反应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纯净、节约、安全、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等几个限制条件要求认真分析图中的信息,选择出制取和收集装置,这需要学生全面分析问题,挖掘出题目的隐含的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题看似简单,但是他实现了原理的基础化,凸显了化学的核心思想,即每个简单实验都蕴含着创新、简约、探究、绿色、以人为本的思想。本题综合性很强,立意很高,但作答起点不高,只要学生能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便能有所收获。难度在4、7两空,也是本卷试题中用于提高区分度的两个关键点。
三、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理解其内涵,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立足教材、夯实双基。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学科内部的知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有效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整体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感悟化学就在身边。这样有利于深化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第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教材中有很多探究实验和课外实验,特别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8个学生必做实验,要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实验的真谛。一定让学生去“做”实验,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才能在实验过程中真正去探究,才能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有各种能力的提升。
2013四川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福建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地理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地理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物理试题汇总
2013湖北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中考历史试题
相关链接:
《 《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中考语文
中考作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政治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历史
中考生物
中考地理
中考英语作文
中考网址
中考时间
中考报名
中考资源
志愿填报
录取查询
中考成绩查询
分数线
心理辅导
语文试题 | 数学试题 | 英语试题 | 政治试题 | 物理试题 | 化学试题 | 历史试题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