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
(一)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首先是旧中国是 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 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打倒共同 的敌人,就必须处理好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阶级、阶层的关系,同他们建立 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其次是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 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 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每个具体时期的革命任务不同,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任务和阶级构成 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统一战线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由人民民主的统一战线发展而来的。巩固和扩大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建 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
(三)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
搞革命,需要统一战线;搞建设,同样也需要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继续巩固和扩大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 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党派性的,它的成员主要是党派、团体推出的代表。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一)同农民结成坚固的联盟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农民问题的中心 问题又是土地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农联盟,是建立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废除封建地主 所有制,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础上的。
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土地改革中,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最基本的任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 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不能侵犯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地主富农所经营的工商业;地主必须分给和农民同 样的土地财产,使他们学会劳动生产。
(二)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 们又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同资产阶 级既联合又斗争。
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在思想政治组织 上的“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在被迫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则转变为武装斗争。
对资产阶级的“联合”和对它的斗争,是辩证统一的。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标;以 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三)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要取得自己的领导地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 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是不可能胜利的。
在统一战线中,按照共同政治基础联合起来的不同阶级、阶层、党派和集团,既有共同的利益和要 求,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 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根本目的是要争取和保障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 领导权。这是关系到统一战线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
三、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提出了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团结尽可能多的阶级阶层和代表它们的党派共同奋 斗;各民主党派也在中国共产党正确主张的影响下,与共产党密切合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 出了重要贡献。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可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凡属确实致力于团结 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中国共产党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 可以让各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四、民族团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实行民族平等,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维护汉族和少数民 族以及少数民族内部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争取解放,发展经济和文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尊重少 数民族的语言、风俗和宗教信仰;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申论推荐:申论模拟试题 申论热点公务员报考指南 | 公务员报考条件 | 公务员报名入口 | 行测专题 | 申论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