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不管是公费还是自费的中国留学生们几乎或多或少都一段打工的经历。光看看天文数字式的学费,高居不下的物价,就够让人民币望而生畏,另辟途径打工贴补留学费用。
这里,一个署名忍之的作者谈了自己与周围中国留日学人打工的各种感受。
在日本打工,第一,工作不好找。由于日本长期经济不景气,找工作很困难。苏州来的小徐,家底殷实,国内高中毕业后,想到日本来上大学。大把大把的钱花出去,才上了一所语言学校。几个月过去,什么工也没找着,到了怎么也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的尴尬境地,平时省吃俭用,全没了大家闺秀的风采。有一天终于打了一次工,第一次挣了8000日圆,高兴地对朋友说,这下子可以买张电话卡、给家里通通电话了。
第二,工作强度高。王晓研究员55岁,在国内还是一个处级单位的领导,这次也搭上了公派出国的末班车。王晓的最崇高的理想是买辆车,于是放下架子,先是到一家中国餐馆去洗菜刷碗端盘子,向假洋鬼子贡献剩余价值。假洋鬼子的管理能力真是够强的,不是吃饭高峰期不用;节假日不用,王晓研究员切身体会一下什么叫满负荷作业。你以为是让你锻炼身体的?不把你累趴下才怪。
同样是以体验打工生活为目的的刘云教授,境遇可没有忍之只是搬搬画具这样好,他在国内时的一个学生现在早稻田大学读博,听说老师来了总想给老师介绍干点活。一次学部搞了个规模较大的学术活动,需要把展牌运送、陈列到展厅。学生得到了这次机会,刘云教授干得也挺卖力,总不能辜负学生的一片好意吧。哪知道日本人还不满意,说你哪像一个打工的,简直像个教授。被人家不幸言中。老刘不高兴了,甩手走人。当刘云的学生告诉日本人真相时,那日本人半晌才冒出一句:怪不得!
一群在为中国人办的日本公司打工的留学生,平时苛刻的要命不说,干到第3个月,老板突然没钱了。到了发薪水的日子,老板对着这些打工的日本留学生一副杨白劳状,两字“没钱。”遇到这种要钱不给的情况,也只能暗自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