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注重个体的“发展”,在突出“人职匹配”就业概念的同时,更关注大学生的全人、终身发展。
陈禹谷峪
以职业生涯教育为核心的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突出了高校就业指导的实效性、系统性及专业性的特点。艾奥瓦州立大学作为一所传统的美国高校,其就业指导较为成熟,反映了当前美国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及总体特征。
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
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波士顿开设了职业局来指导民众选择职业。1909年,其在《选择一个职业》一书中第一次运用了就业指导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着名的以“人职匹配”为核心理念的“特质因素论”,就业指导就此在美国展开。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就业指导理论从关注“人职匹配”的指导阶段转向了关注个体终身发展的生涯辅导阶段。生涯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终身教育理念实实在在地应用于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并在之后的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核心思想。
在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并非只是指导学生选择职业,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的概念产生认知,使之具备对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及决策能力。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注重学生终身、全人的“发展”成为了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核心。
要培养学生对自身及社会职业认知、对自身与职业的匹配状况认知以及对自身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认知的意识,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机构通过调查问卷、各种测量表等方式帮助学生认知、澄清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职业价值观等,使学生对自身产生较为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设置相关课程及实习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以便在就业求职时更为冷静和从容。
美国实行的是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在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同时,颇为注重就业指导的“服务”质量。美国政府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主要提供法律保障及相关信息。劳工部主要负责制定宏观就业政策和相关就业调查,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如劳工部撰写的《岗位需求手册》很受美国学生欢迎。此外,美国的社会组织也为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提供指导标准、测量工具等服务,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及就业保障等服务。
系统化的就业指导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就业指导,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机构的设施健全、完善,就业指导中心一般设有专门的职业办公室、就业心理咨询室、就业指导接待室、实习办公室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绩效,还开设了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要求也颇高。在美国,高校对从事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员要求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或管理学硕士以上学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要求相关工作经历。
艾奥瓦州立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并非隶属于学校,而是隶属于各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拥有独立、完整的就业指导机构。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配置一般在4~8人之间,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专业性很强且分工明确。以商学院为例,其就业指导中心有5名工作人员,有着明确的分工。主管、生涯指导师、招聘应聘协调者、办公室主任以及就业指导助理各司其职。
美国是最早开展高校就业指导的国家,其就业指导模式的核心是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注。从入学开始,在每一年,就业指导都有阶段性的培养目的和培养任务,从而形成了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系统化特征。
以艾奥瓦州立大学为例,各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就业指导管理服务系统(ISUCMS)为学生提供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模板。大学一年级强调职业生涯探索。大学二年级强调职业生涯研究。大学三年级强调职业生涯策略。大学四年级重点关注寻找职业。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针对的不仅仅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是全部的在校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服务,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开展得颇为顺畅,效果明显。
美国文化强调实用主义,这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也有所体现。为了使高校毕业生能更早更好地展开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美国的高校指导颇为关注社会实践。艾奥瓦州立大学的就业指导很注重就业前的实习锻炼及面试技巧的培养。如实习、合作项目及模拟面试等等。各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开展颇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