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溯:杨达才,男,汉族,陕西镇坪人,原任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2012年8月26日,杨达才在延安交通事故现场,因面含微笑被人拍照上网,引发争议并被网友指出杨达才有多块名表。2012年09月21日,陕西省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2013年8月30日,西安中级人民法院在3号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同年9月5日获刑14年。
杨达才的落马可喜亦可警,其映衬出传统反腐制度的短板和尴尬更令人深思。腐败分子出入与自身收入明显不符的场所、使用名贵奢侈品,这些连网友都能捕捉到的信息,缘何一些地方的纪检监察部门却视而不见? 可见当前监管部门制度的缺陷,必须完善相关制度。
民意的推动,这只无形的手毕竟“若隐若现”,其本身所具有的碎片化、偶发性特征,往往使信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偶发事件所带来的民意关注,也仅仅完成了议程设置,“围观”本身并不具备反腐的制度功能,若非网络汇聚足够的民意后权威部门及时介入,偶发事件也许只会演变成过眼云烟,所以应重视民意,充分利用民意。
反腐靠民意更靠制度,“歪打正着”的“娱乐化”反腐不应成为常态,必须使制度本身对腐败行为敏感起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让更多揭露贪官的“偶发事件”变成“必然事件”,才会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公务员申论栏目推荐: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