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召开前夕,中央高层密集调研,政商频繁接触蕴含深意
11月12日,为期四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落下帷幕。
此前,无论是中央高层密集赴企业调研,还是诸多企业家被频繁请入中南海,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个特殊时段,“政”与“商”的接触变得迫切而蕴含深意。
一位接近政策制定者的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说,中国改革开放35年的本质就是不断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每一轮政策的调整都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当下,新改革红利呼之欲出之时,倾听企业合理诉求、打通政商互动通道变得日益紧迫。
改革家走出中南海,
鼓励企业敢为人先
在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后的多次地方考察中,“科技创新”是频率最高的调研主题。新领导层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的改革思路也令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在新一轮改革中,中国寻求创新发展的路径所在。
9月30日,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视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参观创新成果。这一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高科技领域的民营企业家们做起了讲解,他们有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百度CEO李彦宏、小米科技CEO雷军、浪潮首席科学家王恩东。
李彦宏讲解的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课题———大数据的发展情况。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也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
类似李彦宏这类高科技领军人物多为“海归”。习近平鼓励说:“留学人员视野开阔,理应走在创新的前列,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着。”去年,习近平在深圳腾讯总部参观考察时,也曾对马化腾说:“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在互联网的发展与建设中,希望你们更多地建言献策。”
11月4日,习近平来到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考察这里的民营科技企业。威胜集团的自主创新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家主要从事智能电表等能源计量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电力计量高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居行业领先水平,每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50%以上。“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起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习近平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我们必须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4月8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总书记与32位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中电国际董事长李小琳、中国远洋魏家福及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等赫然在列。在这个颇具影响力的国际论坛上,中国国家领导人拿出时间来与企业家座谈尚属第一次。习近平对企业家们诚恳地表示:“借此机会,我愿听取各位意见,同你们进行交流。”
6位中外企业家代表发言,介绍各自行业在华投资经营情况,他们一致表达了对中国坚持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对中国扩大开放的期待,相信中国经济前景广阔、商机无限,他们将继续致力于在中国谋发展,同中国共发展,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而在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与200多位全球顶级跨国公司负责人和企业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90分钟对话,使他们对中国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准确的认识,增强了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企业家表示,政府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侵犯知识产权、搞假冒伪劣,实际上是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要毫不犹豫地予以打击。改革者们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家是创造就业和财富的重要力量。在海南博鳌,习近平给中外企业家们吃了颗“定心丸”———中国市场环境是公平的,我们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依法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中国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动摇,继续加强法治建设,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把中国市场环境建设得更加公平、更富有吸引力。
企业家走进中南海,希望政府尊重竞争
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他就任总理以来由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加的第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
这是一次被称作“改革家遇上企业家”的会面,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备受瞩目的一次座谈会。受邀发言的十人中有四位企业代表,包括两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
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总理究竟对马云说了什么?
“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李克强对马云说。
“创造”两个字蕴含着莫大的肯定。马云的身上流淌着鲜明的民营经济和新经济的血液,颇有个性的马云得到了总理的“点赞”,启发了我们的思索:这个时代的企业家最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把“双十一”打造成“中国消费者日”,是马云的创造力表现之一。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去年11月11日凌晨的第一分钟,就有1000万人次上线抢购,一天的销售额近200亿元,今年估计要突破300亿元。
总理对马云的赞许恰如其分。虽然马云的公司只有2.5万名员工,但在淘宝网开店的公司数是900万家,比较活跃的有300多万家。预计今年全年的销售额占中国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淘宝网的爆炸式发展是新经济形态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一个窗口,“新的消费时点”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活力,更对就业产生了巨大拉动力。
“总理,这是传统商业模式想都不敢想的场面。”马云如数家珍介绍了淘宝网运营的火爆,李克强深情地说:“我很感动。这反映出中国的年轻人,80后、90后创业者的勤劳和创业的不易。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这也许是客观趋势。但我们有亿万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他们的努力可以弥补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这一客观规律对中国经济影响,是最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也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民营企业家们不是第一次走入中南海,早在新一届政府执政即将“满月”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曾邀请了十位经济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到中南海座谈,企业方面,既有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也有美的、雅戈尔等民营企业掌门人。倾听来自一线企业家的声音,就是倾听生产力的呼声,可以从中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跳动的脉搏。
4月14日,发生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最温暖的一幕:中南海向民营企业家打开了一扇畅所欲言的门。在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就企业问题亲自把脉问诊,其务实、严谨的态度令民营企业家们记忆犹新。这次座谈启发了李克强的思路: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一视同仁,让国有、民营、外资都在一个平台上公平的竞争。
三个半小时的座谈会,倾听专家企业家发言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民营企业家们也痛痛快快地“掏心窝子”,仿佛他们不是置身于中国最高的权力殿堂,而是公司里的会议室,以高效的节奏沟通着最普通的日常工作。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对总理倾吐了他的烦恼:“我们企业去年销售额达1100亿元,在海外6个国家建有7个生产基地,然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却遇到了瓶颈,第一是海外融资问题,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政策,允许有一定规模和资质的民营企业到海外融资。第二希望能够给予我们跨国公司总部资金运营的资质。”
方洪波还建议,希望今后国家尽量减少出台一些补贴政策,这样一些政策的刺激补贴,最终让市场竞争不够充分。要尽量靠市场的力量去推动,倒逼企业的转型。
李克强认真倾听,并用笔记录。他表示,“我们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这个市场化的竞争在短期内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充分竞争,当然是有规则的竞争,对长期、对中长期都是有效的。我们不能因为短期的措施给未来市场化的竞争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这个政府就干预得多了。
从信任到依靠,政商互相学到什么?
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和表现,正是中国改革30年成功的重大标志。“联想之父”柳传志见证了中国改革的全过程,他希望通过办企业去尝试“高科技产业化”这件事。如今,他已率领联想从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书写了一部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时代的传奇。他坦言:“我从邓小平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东西。”
在一份针对100名企业家的调查问卷中,当问到:您最尊敬谁?您在商业上有自己的学习对象或榜样吗?答案惊人的统一———感谢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开启了我们民营企业家的春天。“没有小平,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是企业家发自肺腑的感叹。
在10月31日举行的那次经济座谈会上,马云直言不讳地对李克强说:“中国经济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企业家的信心,而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信任。”李克强直言,“今天把你请来座谈,就代表着我们的信任。对民营企业家,政府不仅信任,还要依靠!”
总理的这个回答传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本届政府积极推动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职能改革,各部委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向民营资本扩大市场准入空间,特别是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到被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金融领域,允许创办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对民营企业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今天,民营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改革所将释放的巨大的红利。
企业家们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充满期待。未来五年,企业家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柳传志回答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要让市场成为主导,一旦如此,企业家的作用就得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就是只负责制定规则,你想往哪一个方向引导,就制定一个有利于哪方面的规则,而不是自己动手去帮助,让竞争不公平。为什么?有了规则大家就开始竞争,竞争之中谁有能力就走在前面,就会有突破。
“我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80年代末的时候,联想就是通过给外国企业做代理,逐渐具备了做自己品牌生产的能力,但是拿不到生产批文,计划体制没有给我们,于是我们就绕道香港,在香港办了公司,最后国家在发现了我们以后给了批文。结果是,当外国企业全都进入中国后,我们能够和国外企业抗衡,而且最后取得了成功,那时把我们压死不给我批文,现在就没有联想了。”柳传志回忆说。
柳传志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会以市场化为基础,更加放宽市场的力量,这些东西都已经有了很多解读。但是在运作中,我相信会有很多困难,是不是真的能够克服好这些困难,我们不是完全没有担心。当年朱镕基政府在1993、1994年的时候,由于经济过热,金融放得过于宽松,决心要把银根收紧,收紧了以后很多企业倒闭,矛盾一度非常尖锐,当时政府就突破了那一关,为后来打下了基础。
公务员推荐:
公务员时事政治 | 半月谈时评 | 公务员考试网 |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历年考试真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