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木寨,又名鱼目寨、舆木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乡大兴管理区,南距大兴场集镇3.5公里,318国道(改线)绕经山寨北麓而过,东南距利川市城60公里,西北距重庆市万州港50公里,寨顶海拔1300余米,距寨麓马龙关垂直高度500余米,1月平均气温0.6℃,7月平均气温30℃以下。该寨古属龙渊安抚司,后改为龙阳峒土司,领属屡有更迭。1955年12月,鱼木寨由四川万县划归湖北利川,现为谋道乡鱼木村,住户156户,568人,大姓有谭、向、成、邓四姓。调查研究表明,土家族、苗族应占人口的60%以上。这里风光奇特,文物古迹丰富,民风古朴。1989年8月经文物工作者考查发现后,被定为我省文物普查中的重要发现之一。1992年12月,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定为湖北清江民俗风情游的重要景点,2001年定为预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世外桃源,天下第一土家山寨"之美誉。
久远的历史 稀奇的寨名
据考:龙渊安抚司谭福一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下马万县乐往坝(今利川谋道乡铜锣关村)。洪武八年谭元亨袭龙渊安抚司职。永乐七年(1409年),其地"东齐冷耳阱抵利川河,南至忠路司抵岭心,西至白羊坪抵免滩河,北至龙驹坝抵岩仑",其中乐往坝、猪羊坪、褶岩坝、瓦砾洞、中咀、下岩坝等地,分三等纳税,收作铜锣关军费。谭氏世袭冠带,镇守铜锣关。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八世谭彦相等认承纳草籽粮五硕三斗,将龙阳峒编籍万县,奉旨俞允,脱离石柱土司。万历十六年(1588年),石柱宣抚使马斗斛、马千乘图谋恢复龙阳峒,率士兵围攻,烧毁民房300余处,杀害百余人命。当年争战遗址、传说、故事尚存。
鱼木寨东南与铜锣关及龙阳峒土司祖墓凤凰山一脉相连,西南与马头场及龙阳峒土司所建大岩寨上下呼应,正北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龙潭安抚司舍把黄俊之子黄中称帝反明据点支罗锁船头寨,隔涧相望。正如一副古楹联所描绘的那样:"鱼目两开张瞻前岸铁锁拱朝大小山寨齐拥护;凤毛双济美顾后脉铜关鼎立上下石级皆惊愕。"地势十分险要。
寨名来源今无确考,一说,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鱼木"为土语音记;一说,相传古代马、谭土司连年争战,一次,谭土司困守该寨,马土司久攻不下。谭土司为退敌兵,从寨东岩洞口向寨下抛下活鱼无数,有些竟落挂于马土司帐前树上。马土司望鱼兴叹:"欲克此寨,如缘木求鱼!"遂引兵自退。从此,地因事名,洞名"鱼木洞",寨名"鱼木寨"。
雄奇的关卡 险仄的道路
清同治五年(1866年)增修《万县志》载:"鱼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广约十里,形如鼗鼓,从鼓柄入寨门,其径险仄。"从大兴场至鱼木寨,有石板古路一条,蜿蜓于山梁之上,全长约3公里,前段平坦,后段曲折起伏。临进寨门前一段长约50米,路基总宽不足2米,两侧悬崖高百米,整段道路完全铺设于悬崖脊上,远观恰如鼗鼓之柄。在鼓柄与鼓面结合处,依地势建寨楼一座,建筑平面呈梯形,前宽4.6米,后宽8.1米,进深5.1米,两侧墙脚与崖沿靠齐。寨楼前、左、右三方墙壁,以规整条石石灰石石灰凝缝修就,正面一壁高6.4米,上端稍有收分,形近长方;左、右侧壁较正壁稍低,人字瓦顶隐于正壁之后。正壁下正中开独门,为进寨通道,门额上横排正楷阴刻"鱼木寨"3个大字;再上,开射击孔两排共9个,严密地封锁着进寨道路。寨楼内分上下两层共4间,前2间楼板亦以石作,射击孔下依壁建石台,以利作战,其余各间供屯兵住宿。现寨楼下通道右壁嵌石碑一通,正楷阴刻《鱼木寨功德碑序》,文字清晰,现抄录如下:
"奉修,从来思患预防,乃国家之良图;乐望相助,亦小民之淳风。予等甲内,或失朝下业,或本朝蒙圣天之雅仕,耕读传家,各安本分,为盛世良民已耳!奈近来贼匪流窜,扰乱乡曲良民。圣恩优渥,不欲良民受害,令其各地修寨砌卡,以戒不虞。所以鱼木寨公议寨卡,募化良民,勒石是为序。
团长谭登杰等百二十人(略),嘉庆四年岁次已未仲夏月立。"
清乾隆、嘉庆年间,白莲教在利川活动频繁,声势浩大,碑序中所称"贼匪",就是指白莲教军,资料十分珍贵。
鱼木寨四周悬崖三迭,崖间缓坡如带。为保寨顶安全,阻断缓坡通路,古人除在寨颈修筑寨楼以外,还在寨东青岗片(读pian,方言)、寨西垛片一层岩下各建石寨楼一座、石寨墙一段;在三阳关、樟凤坪、福堰塘二层岩上,各建卡门一座。现寨楼已毁,垛子片寨墙仅存残垣,青岗片寨墙长200余米、高5米、厚3米,保存完好。3座卡门除樟凤坪卡门已被拆除外,其余2座依然如故。
相关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