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半,越来越调皮,还爱说no。平时还好,一出去就爱到处乱跑,被我抓到后赖在地上不起来,那时候真是气得我想踹两脚!赖在地上多丢人啊!可是气归气,孩子毕竟不到两岁还小,不能真打。有一次在法国街上的小店,宝宝又耍赖皮,我一着急,揪住了宝宝衣服把他拽起来,可是拽起来他又躺下,怎么办呢?一个店员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们反反复复,我真是觉得太丢人了。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国内,至少不会有人投来异样眼光吧?
其实这位妈妈的遭遇,即使放在国内也会引人侧目的。比较孩子的大声哭闹不是小事。需要明确的是,孩子在公共场所“耍赖”无论发生在法国街头还是中国街头,家长都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控制住场面。这时候,选择什么方法十分重要。下面是一位美国父亲的真实示范,这种做法确实值得妈妈们学习。
老外家长示范:孩子大闹公共场所可以这样做
美国街头,一位父亲领着5岁的女儿,正沿着人行道走着。父亲和女儿还在聊着天,可就因为一句话不合,5岁的小女孩被惹怒了。瞬间,原本乖巧可爱的小女孩变得小脸气得发红,上气不接下气,又是跺脚又是摇头的,拽得紧紧的小拳头在空中愤怒地挥舞着。比这更严重的是那尖叫的哭声。
发生以上情况,国内的不少家长可能会像Eileewa一样,尽快地制止孩子,或是选择满足孩子的需求以安抚孩子孩子的情绪。那么这位美国父亲是怎么做的呢?
他从容地离开怒火中烧的女儿,与女儿保持一定距离并将背随意斜倚在一旁的墙面上,明显甚至夸张地摆出一副轻松、耐心、不带威胁成分的架势。接下来,父亲开始语气平和地与女儿谈话,在谈话中,他解释说,无论是什么事让女儿生气都是可以商量的。他的女儿由此而明白了父亲表达的东西并渐渐平静了下来。一场街头危机就此化解。
以平等的姿态跟孩子谈谈,比制止孩子或满足孩子更有效。一方面这能平静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知道,这种吵闹是无法达到让家长顺从自己的目的的。各位爸爸妈妈若遭遇孩子大闹公共场所的情况时,可以尝试美国爸爸的做法。
除了法国街头教子的超囧经历,网友Eileenwa还分享了自己在法国的一次深刻感受,这次是关于法国孩子的礼貌修养的。
点赞:法国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良好修养
法国的公共场所,一直给人井然有序的感觉。就连小孩也很少不懂事地疯跑。当然,这与法国整体的社会风气不无关系,可小小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
网友Eileenwa对此就有亲身体会:记得一次跟老公去哈尔滨看冬季冰雪节,有溜冰表演,但是几个中国孩子大的10来岁,小的4岁左右,在舞台下面跑来跑去。管理人员是一会一来制止,可是仍然是无济于事。另外一次,在法国看表演,前四排都是本土抱着孩子的家长,孩子也就2岁、3岁的样子。当时我心想:完了,这么多小孩估计又是嚷嚷闹闹没法看了。但是没想到,整场竟然没有感觉孩子们的存在,安静看完演出!
Eileenwa表示,这两次经历让她印象深刻,她觉得法国的家长给孩子设定好一个标准,不是无底线地对孩子忍让。虽然国内很多父母也会注意制止孩子,可效果绝对没有法国那么好。
法国人在公共场所能表现出很好的修养,孩子之所以能够如此注意在公共场所的礼貌礼节,家长的表率作用不容忽视。那么国内家长对孩子的礼貌教育为何会出现收效甚微的情况呢?
网友:国内的礼貌教育缺乏对孩子的理解
如何培养孩子在公共场所的礼节礼貌,相信不少的育儿书籍、资料中都有分条缕析的介绍。可真到做起来,有些爸妈却觉得孩子完全不受控制。一位曾在海外幼儿园做过实习老师的网友表示,国内的礼貌教育太过教条,缺乏对孩子的理解认同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这位网友是这样说的:
小孩做错了,有些家长虽然会制止,但是会跟孩子说“哎呀妞妞怎么这样呀,下次可不许喔~”、“你再这么做我就揍你!”这是典型的熊孩子养成之路。为什么不许?家长有没有和孩子清讲道理呢?有没有告诉孩子这么做错在哪里、为什么公共场合喧哗是不合适的?好了,家长的道理没有讲,那就罢了,那在孩子下次犯错时拜托你遵守诺言严厉批评孩子。结果再次犯错后,家长还是说同样不疼不痒的话,家长觉得这样已经算教育了孩子,没啥问题,可小孩已经不把家长的话放在心上了。于是,接下来,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了起来,如果家长喝斥他,他会吵闹得更凶。
细细想来,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不仅仅是礼貌教育,对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应当让孩子明白令行禁止背后的原因,比如会影响别人、会跟自己造成人身危险等等,而不是单纯地喝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