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热降温的背后是人才供给中的结构断层,根据2007年度《海归人才报告》显示,约七成半的海归人士还处于事业上升期,且年龄集中在26-40岁,还有16.45%的海归尚处于职业初期的摸索阶段,都需要一定的学习和积累。而超过40岁进入职业生涯成熟期的海归不足总数的一成,显示出海归的年轻化特征明显。此类人士往往冲劲十足,但经验和稳定性有所欠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海归整体上的受欢迎程度会下滑。
期望:四成以上海归期望月薪过万
据中华英才网针对海归就业形势的最新调查显示,海归回国就业机会不少,薪资增幅也令人满意,但就业路上最大障碍来源于他们自己——对月薪的高期望值以及对就业城市、企业的挑剔。
调查显示,有四成以上的海归表示,他们在国内求职的期望月薪至少10000元,超过20%的海归期望在国内的月薪不低于6000-8000元。只有2%的海归表示,如果实在没有退路,可以勉强接受月薪4000元以下的职位。
在就业地点方面,有87.7%的出国留学人员表示他们希望毕业后回国工作。但理想的就业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从海归就业职位来看,41%的海归希望做执行层的职位,38%的海归希望做中层管理者,15%的人期望做到决策层。
现实一:务实精神最缺乏
不过,这种期待并不一定会成为现实,据人力资源专家介绍,使用海归的企业认为海归最突出的不足之处是务实精神,其次是团队合作、工作经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跨文化的适应力。近六成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对海归印象不好,上市公司对海归的使用也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想要扩大对海归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对海归的信任度不充分。
业内专家分析,海归群体的逐年膨大、国内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海归自我求职预期的居高不下、甚至部分海外学历含金量的降低等因素,都造成了海归就业发生转型的局面。留学归国者除了具备国际化学习背景,还要兼具海外工作经历,才能为求职或创业增加砝码。
现实二专业比例与社会需求错位
与国内大学生就业一样,海归的专业结构问题也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大因素。从留学回国人员到留学服务中心4万多份档案资料看,海归学历层次中硕士约为6成,本科学历接近3成,博士学历的海归占6.58%;五大主要学科专业中,人文科学的47.7%,工程的48.8%,医药科学的占2.5%,学习农业科学的占0.5%,自然科学的占4.5%。
而事实上,目前社会上的热门就业专业主要分布在物业管理、建筑设计、游戏开发、金融、烹饪、行业市场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工程及技术、机械设计、电气工程、铁路高速、客运、条码技术等。不难看出,这样的专业比例情况,距离社会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专家预测,目前以及未来,我国需要更多能够瞄准以下16个行业学习的学生:信息行业、经贸行业、现代生活产品制造、建设行业、基础行业、金融、教育、社会服务、医药、健康、文化与生活休闲、老年、环境、科学技术、社会管理、知识行业等。
链接
不同“级别”海归不同职业攻略
入门级:积累经验是第一步
入门级指缺少工作经历的海归,年龄较小,多为“80后”学生在国外读完本科或硕士。这部分海归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
入门级海归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应届毕业生类似。而他的优势在语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方面,所以较受需要拓展国际业务的企业欢迎。入门级海归抱有踏实、从头开始的工作态度,做好在国内长期发展的心理准备。要学会放低身段,中小城市如果在自己所心仪的某些行业有旺盛需求的话也不妨考虑。
修炼级:注意“土洋结合”
修炼级海归指那些为了继续深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国去充电,或留学后在国外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再回国就业的人士。
这类海归对薪水、职位的心理预期更高,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强烈,但国内目前高端的岗位需求相对较少。因而人力资源专家建议他们调整好心态,通过猎头、人脉、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从个人职业生涯的提升角度,多作比较。
这类海归要注意管理技巧的提升,虚心、包容。要多跟国内的行业接触,了解大的国内形势,要多跟本土的中高层人士接触。
骨灰级:避免“重返本文化休克”
骨灰级即资深海归,一般指留学时间较早,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兼具、归国发展成就较高的群体。多集中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第一、二批留学热群体。出国前或为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领域研究精英、或已具备国内职场资深经验。此类海归最需避免“重返本文化休克”,即不容易沟通、自大、没耐心、眼高手低等,也就是所谓的“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