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而言,悉尼的大学生活才仅仅开始了不到三个月,我这个从小到大第一次出国的大三学生也不够资格谈得上对这里有了多么深刻的了解。只是日子长了毕竟就有了感情,感情多了也便有了感想。
我想很多学生愿意做国际交换学生的目的便是更好的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自身的学习。但是有时他们却往往将前者忽略了,将自己沉浸在这里忙碌的学习之中。的确,这里的学习生活并不容易。相对于国内,澳洲的课时和课程数目虽然比较少,但是阅读和周期作业却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学生,在英语不是母语的情况下,会比当地的local有些许劣势。而更让一些交换生比较难过的是,自己虽然努力了却并不比在国内的得到的分数高。听到这些可千万不要灰心,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并不应该和在国内时完全一致。国外想要得到85分以上的High Degree可以说很有难度,仅有少量比例的学生可以拿到。
因此,通过了努力而拿到HD以下的分数并不能说明你的能力就比别人欠缺,仅仅表明进步的空间仍然存在——我们并不能完全强迫自己超越别人接受了20年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国外一般不用百分制计算分数的原因。同样要清楚的是,国外并不完全以分数来断定一个人的能力,成绩仅为其中的一个方面。这里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tutorial,即为国内有的一些小班讨论课。课堂上才真正是灵感碰撞的平台,任何人任何发言都可以尽情的的表达,特别是tutor和学生此时完全平等,有时仅仅作为补充和导向,甚至学生会突然萌生出更好的学术火花。我认为,国内的课堂是教师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再传授给学生,而这里则是自己自学的平台: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了解到自己与其他学生和tutor思维的差距从而更好的弥补自己的不足。谁能说,这不是一个比字面上只论成绩而更好的学习到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方法呢?
再来就是那个被我们忽略却又很注重的方面——了解外国文化。不同于以上完全学习的目的,一些学生争取交换生的机会可能是因为从未有出过国门,而想在大学期间加深一些亲身经历——比如说我自己;而另一些则可能是对选择的国家及国家的学习产生了兴趣。而了解一个地方并不是天天闷在自己家中看书而得到的。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多出去走走,亲身经历,开阔眼界。
旅游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拓展视野的方式,但是那确实对于像我一样,来自收入一般的家庭的学生来说并不十分容易。然而,增加足迹并不是一个一定要花钱的事。澳洲是一个有很多可以值得感受和体味的地方,我首先推荐的就是各种博物馆和艺术馆。有人可能认为历史的长短影响了展出内容的丰富程度,认为澳洲可能没有太多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了解到的知识。其实完全不然。国外十分注重各种展览的开放,因而大街小巷之中,只要有与众不同的物品,无论个数多少,地方多大,都可以进行展出——我看到的这样的个人手工制作展览,个人收藏展览已经不计其数;而各个国家的大型展览都经常会在主要街区展出。而大型的博物馆对任何持有学生证的学生都是完全免费开放的,在馆内我们看到最多的也便是孩子们和学生们,老师组织,家长带领,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遨游。而展览的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我们,澳洲的当地土著文化可以说是最为神秘和想要了解的领域,因而只要留心,其实这样的种种演出和展览就在身边不远。这样,只要花一个行程的费用,得到的了解与知识就并不比别人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