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学期,新的起点,也就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拼搏与奋斗。高三在我们的关注中如约而至,征战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时间不容置疑地把我们推到命运的分水岭。在慢慢品尝高三滋味的同时,我们正在加速长大和成熟,过去对时间的浪费让我们痛心,父母期待的目光更加殷切和慈祥,一夜之间,忽然有了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拥有,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更加清晰。是的,同学们,面对未来,你可能有无数条道路,但一旦进入高三前进的队列中,作为志存高远的热血青年,你一定会义无返顾的说,高三,我来了;高考,我要成功!
非选择题
13.2013年6月8日全国多地参加高考的学子在当地孔子像前拜孔祈求高考顺利。孔子作为中国主流思想天空中站在最顶端的人,其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光芒。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为政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编自《论语》
苏格拉底认为,理想的统治者“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了签的人”,“而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 材料二 孔教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明)李贽:《续焚书》
他(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主张产生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贽和伏尔泰对孔子的态度及其目的。 答案 (1)孔子:实行德政(为政以德);遵守礼制(为国以礼)。
背景:春秋末年,诸侯混战,生灵涂炭;周朝的制度遭到破坏,礼崩乐坏。 苏格拉底:主张选用专门人才从事政治活动(或反对雅典政治中的选举和抽签制度)。 背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弊端也日益显露。 (2)李贽:反对孔子的权威,挑战正统思想。 目的:抨击程朱理学。 伏尔泰:尊重孔子,推崇儒学。 目的:抨击天主教会。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诉讼当事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则应延期审讯„„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经》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
——摘编自《回忆苏格拉底》
——伏尔泰
——《韩非子·八匹夫。 ——《韩非子·有度》
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 (2)依据材料二,韩非子的法学思想有哪些可取之处?
(3)结合历史背景,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法治思想的立足点有何不同? 答案 (1)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内容(原始落后);维护债务奴隶主利益。 (2)体现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性与严格执法的思想。
(3)①罗马法是为了调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②韩非子是为了结束纷争无序状态,以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为限制君权,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天下为主,君为客”。
2014试题库汇总 | ||
---|---|---|
5年高考3年模拟汇总 | 每日一练(72套含答案) | 2014高考语言运用汇总 |
2014近义词汇总 | 2013高考阅读理解练习汇总 | 2013语文试题分类汇总 |
2014阅读测试汇总(含答案) | 2014语文限时训练汇总 | 2014语文古文汇总 |
2014成语测试汇总 |
2014语文名句默写汇总 | 2014诗歌鉴赏解题方法汇总 |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