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学期,新的起点,也就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拼搏与奋斗。高三在我们的关注中如约而至,征战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时间不容置疑地把我们推到命运的分水岭。在慢慢品尝高三滋味的同时,我们正在加速长大和成熟,过去对时间的浪费让我们痛心,父母期待的目光更加殷切和慈祥,一夜之间,忽然有了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拥有,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更加清晰。是的,同学们,面对未来,你可能有无数条道路,但一旦进入高三前进的队列中,作为志存高远的热血青年,你一定会义无返顾的说,高三,我来了;高考,我要成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湖北省重点中学模拟题)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宣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一边倒”外交政策得以实施的标志。这表明“一边倒”
( )
A.新中国初的三大外交决策之一,其实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清除了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的影响,有利于新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
C.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帝的严正立场,杜绝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交往
D.根据当时条件比较合理的战略选择,它最大程度维护了新中国的利益
答案 D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A项不正确;B项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影响;C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正确选择,故D项符合题意。
2.(2013·江苏连云港模拟题)1949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 )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答案 A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经济上的全面封锁,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的孤立和敌视,在此种情况下毛泽东访问苏联意在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余选项不符合史实。
3.(2013·孝感市模拟题)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 ( )
A.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答案 A
解析 旧中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屈辱的;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C、D项是它的具体方针。
4.(2013·山东省德州市模拟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答案 D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
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D项正确。
5.(2013·山东临沂模拟题)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 )
A.对苏和对西方贸易额出现交替上升状态
B.遭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C.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
D.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
答案 B
解析 从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看出,中国与苏联贸易上升,与西方国家贸易下降,但没有停滞。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遏制新中国,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得到苏联帮助,国民经济发展较快。
A、C、D项不符合史实。
6.(2013·安徽省示范高中模拟题)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 )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检卷)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解析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建国初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材料反映了列强已无随便进入中国内河的特权。 答案 C
9.(2013·金考卷系列)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在此次“印度支那会议”上周恩来
( )
A.阐述了“一边倒”“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C.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打破外交僵局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印度支那会议”指的是日内瓦会议,只有C项是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此次会议上所发挥的作用。D项是万隆会议上中国政府发挥的作用。A项是毛泽东提出的;B项是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10.(2013·长郡中学模拟题)至2012年,中国在非洲已援建3 000多公里铁路,100多所学校,减免其200多亿人民币债务,谱写了中非友好的新篇章,新中国与非洲友好开端最早可见于 ( )
A.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
B.万隆会议
C.参加不结盟运动组织
D.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B
解析 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最早是1963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是1955年;中国没有参加不结盟运动,排除C项;D项是1971年,故选B项。
11.(201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题)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答案 A
解析 解题时注意时间“1955年”和事件“万隆会议”,知道考查的是建国初期的新中国外交。B、C、D项都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A项。
12.(2013·金考卷系列)1964年9月,《真理报》的读者们十分震惊地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毛泽东不但要求收回中华帝国在19世纪落到俄国人手中的亚洲领土,而且还谴责苏联对千岛群岛、波兰一部分领土、东普鲁士和罗马尼亚一部分领土的占有。这段材料表明
( )
A.苏联霸权主义行径开始遭到谴责
B.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C.中苏友好同盟关系遭受严重挑战
D.中苏意识形态斗争升级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关系开始恶化是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故排除A、B项;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中苏关系恶化意味着中苏国家利益斗争升级,D项说法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3·全国100所名校模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希望中国和亚洲其他新成立的国家。将由那些赞同美国观点——即相互建立良好政治、经济关系——的“温和”的民族主义者统治。争取进步的道路,应是温和的改革和自由企业制度,而非革命性的社会动乱。一个稳定、统一、亲美的中国,会是整个亚洲的关键。此外,中国还可以充当阻止苏联在东北亚的可能的扩张的缓冲地带。
材料二 关于新疆最近事变,苏联政府重申如同盟友好关系条约第五条所云无干涉中国内政之意。„„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欲望,中华民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华民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上述之声明,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签订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批准后,发生拘束力。 材料三 在苏军当局的(暗中)许可和援助下,旅大中共开始了以军工产业为中心的企业生产,将大连成功发展成为中共的大型后方基地。
材料四 1949年初美国国务院编写了《关于美国对华贸易的政策》,获得了总统批准。文件认为,对中国实行完全禁运是不适宜的,这是因为:1.中国是一个高度自给自足的国家,禁运不可能收到应有效果;2.西方国家难以一致行动;3.中日贸易的削减将增加美国的负担;
4.实行禁运将导致完全丧失美国在华的实业、传教等利益;5.禁运将使中国新政权更加依赖苏联。美国决策者当时还抱有希望中国新政权实行铁托主义的幻想,为此,文件提出,美国应当通过恢复对华“一般经济关系”,主要是贸易关系,来加深中苏矛盾,导致最终出现一个“独立的中共政权”。但美国决策者又担心对华贸易会加强中国新政权,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1号文件提出的办法是严格管制对华贸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评述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与苏联的对华措施。
(2)据材料四回答,解放战争末期美国是准备如何应对新中国政权的?美国是如何认识对华完全禁运的?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美苏两国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并说明这些态度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影响。
答案
(1)美国:扶植中国国民党集团建立稳定的统治;希望国民党政权对美国采取友好的态度;利用国民党控制下的中国作为美苏斗争的缓冲地带。
苏联:以不干涉中国新疆地区内政为条件,换取中华民国政府在外蒙古问题上的让步,许可和援助中国共产党在大连建立后勤基地。
(2)应对:严格管制对华贸易,不希望加强新中国政权的力量;力图避免新中国政权与苏联结盟的后果出现。认识:美国认为从当时的客观情况看对话禁运不可能有效;同时该政策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也会危及美国利益。
(3)态度:美国根据美国利益支持中国国民党;苏联从自身利益出发暗中支持中共。影响:新中国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并清除其特权;坚定地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014试题库汇总 | ||
---|---|---|
5年高考3年模拟汇总 | 每日一练(72套含答案) | 2014高考语言运用汇总 |
2014近义词汇总 | 2013高考阅读理解练习汇总 | 2013语文试题分类汇总 |
2014阅读测试汇总(含答案) | 2014语文限时训练汇总 | 2014语文古文汇总 |
2014成语测试汇总 |
2014语文名句默写汇总 | 2014诗歌鉴赏解题方法汇总 |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