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中国科技大学深化研究生教改》由出国留学网考研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参考浏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生在接受该校董振超教授(右二)的指导。
当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花落研究“上帝粒子”多年的恩格勒和希格斯时,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发现这一粒子的过程中,12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参与其中并做出贡献。2011年,中美印三国科学家烹制宇宙大爆炸“夸克汤”荣膺世界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确定从普通物质到夸克物质的相变温度的,也是中国科大的博士生,名叫罗晓峰。
在国际顶尖科研舞台“亮剑”,对很多中国科大研究生来说并不陌生:博士生在《科学》、《自然》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17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研究生与导师合作完成的重大成果数次入选“世界科技十大进展”、“国内十大科技进展”、“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近5年来,中国科大在校研究生在科研创新上取得的成绩,从一个侧面凸显了该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
作为被批准创办中国首个研究生院的高校,中国科大一直以基础研究类创新人才培养闻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该校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以适应国际科研领域对基础研究类创新人才的需求?记者日前走进中国科大,一探究竟。
激活优势学科与平台的集群优势
“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科点是会聚导师、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中国科大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淑林说。
正是在学科点这片“土壤”上,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悄然进行着。
科技传播、企业管理、行政管理、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科大攻读这些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如今已经没有了师弟师妹。这是因为只有二级学科授权的学位点招收科学学位研究生,在这所学校已经成为历史。
在国家加大学位授予点审批权限下放的背景下,中国科大充分利用获得自主审核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机遇,对原有的学位授予点结构和规模进行调整:在科学学位方面,原先只有二级学科授权的学位点不再单独招生,按照“优势、特色、扶强”原则,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全部按照一级学科进行;对于以前没有取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点,一律停止招收研究生。
“学科点全面调整后,原有100多个二级学科点招收研究生,如今只在27个一级学科授权点开展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古继宝说,“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招生环节,学校还形成了以一级学科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出口标准都按照一级学科进行整体调整。”
物理学院副院长叶邦角从改革之初就置身其中。他告诉记者,按照原来的培养方案,物理学有10个二级学科,各学科在制定课程体系上各自为政。而如今,整个物理学院的课程体系整合到一个盘子里,核心基础课加大难度,知识深度与宽度合理设计,前沿课程重点打造。
叶邦角举例说:“比如,原本一个理论物理专业的学生,按照原来二级学科相对封闭的培养体系,他的培养方案中是没有粒子探测技术这门课程的,该二级学科下也没有这门课程,若这个学生想学习这门课程就比较困难。而按照一级学科人才培养的设计,整个物理学院把课程打通设计,列出课程的整体菜单,供全院学生选择,导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学术背景进行更开放、灵活的选择,这不仅有利于学科交叉,也使更多学生得到优势学科的培养,整合了优质资源。”
张淑林说:“学科结构调整之后,我们的学科力量得到了凝聚和整合,优势学科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基础学科的集群优势更加明显。”
这种“集群优势”,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科大21个参评学科中,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排名第一,9个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五,14个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十。
与此同时,中国科大以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为代表的10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已进入全球前1%行列。
不仅学科点优化调整成绩耀眼,中国科大激活集群优势也体现在整合平台上,其拥有的大科学平台为人才培养的土壤注入了“独特”养分。“我们不仅拥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还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强磁场中心这两个大科学装置上有深入合作。”张淑林不无自豪地说,“这在中国高校中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也不多见。”
所谓大科学装置,是国家为解决重大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的大型设施。
陈昊泽是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深造的学生。2012年,他便以第三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发表了论文,目前正在参与“光晶格中的锂钾费米简并”的平台搭建工作。该平台主要研究冷原子领域的前沿问题,极具挑战性。陈昊泽说:“微尺度国家实验室这个平台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先进的科研设备、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和研究生论坛,使我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科学素养,可以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在实力雄厚的国家实验室平台支持下,中国科大得以凭借强强联合的方式,在“所系结合”基础上,实现与科研院所在合作体制上的创新。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