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过年”和“孩子”这两个词,很多侨民一准会联想到“压岁钱”。所谓“压岁钱”原本被长辈拿来为晚辈“压住邪祟”的钱,然而,时过境迁,在旅西侨界,给“压岁钱”成了送人情、还人情债的好手段。
西班牙《欧华报》报道,郭女士是温州人,几年前开了一家百元店,生意一直不错。和她同时出国的一些老乡、朋友也都事业有成,逢年过节的聚会,成了联络感情的良机。郭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过年,朋友们在一起聚会,都是互相道贺开店,发些感慨,现在全变味儿了。
从大年初一开始,陆续赶了几次酒宴,郭女士有些“招架不住”。“每次带孩子去,都能收好多红包,从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不等,几天下来,孩子手里的压岁钱都上千块了,这可怎么是好!”
本来是“赚钱”的好事,但在郭女士看来,过年给压岁钱就是所谓的礼尚往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家给200块,郭女士得送300块。自己的孩子收了1000块,送出去的得有1500块。
“这哪是给压岁钱啊,都是拿孩子做挡箭牌,实际上是走人情!”郭女士摇头道,“有的朋友是因为从我这里借过钱,然后把人情还到孩子身上,我也不能白要这个钱,又得加倍还回去,这个风气真不好。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
而且,更让郭女士纠结的是,自己儿子拿到的这些钱,并没有合理的使用,而是全部拿去消费了。郭女士表示,自己平时省吃俭用,可儿子却大手大脚的花钱,甚至把好几百欧元全部汇给国内的同学,让他们帮助购买网络游戏的装备。
郭女士认为,压岁钱本来是逢年过节,亲人朋友团聚时,用来拉近友情的传统做法,但现如今成了送人情、还人情债的手段,已经失去表达友谊的意义,孩子们也将受到负面影响,一来,他们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大人们的游戏规则;二来,会潜意识地认为钱来得“很容易”,可以说,现在所谓的压岁钱已经成了成年人之间的人情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