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阶级子女从小在饮食、着装和接人处事等各方面缺乏对主流中产文化和价值观的体验与认知。
英国政府资深教育事务专家称,众多劳工阶级家庭的子女由于自小缺乏文化熏陶,是日后难以进入顶级大学以至于难以跻身一流职业的主要原因。
政府社会流动性和少儿贫困事务委员会政策主委布兰特(Peter Brant)表示,低薪劳工家庭子女需要外部帮助来改变包括平时饮食、着装、家教和接人处事的方式与习惯,才能培养出他们成人后跻身社会主流并与中产阶级家庭子女竞争的能力。
布兰特主委在委员会的博客上撰写文章说,有些即使天资良佳的劳工家庭子女由于从小匮乏文化见识,因此往往会由于“害怕高攀”而不去申报顶级大学。
他的文章指出,劳工阶级子女从小也应该有机会接触到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有机会见识到档次餐厅、剧院、博物馆、写字楼,以便消除与生俱来阻遏他们个人和事业发展的心理阶级屏障。
阶级分明
去年,英国前首相梅杰(John Major)也曾高声疾呼,二十一世纪英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仍然由殷富世家子弟和私利学校毕业生把握的现实“真正令人震惊”。
教育大臣戈夫也曾多次表示,公费学校办学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追上和超过私立学校水平。
不过,布兰特主委则指出,政客们过于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和教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小孩无法从小接触和适应中产文化,那么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使他们成人后出人头地。
他说:“害怕自己‘无法适应’以中产阶级子女为主的学生群是很多天资不错但出身贫苦孩子不敢报考顶级大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也负面影响到那些即使有能力也缺乏进取自信的孩子最终发挥自身潜力。”
出身贫寒
布兰特还指出,劳工家庭子女自小缺乏对主流中产阶级文化与价值观的体验和认知,必须有外力才能帮助他们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了解和适应中产阶级价值观。
他说,政府部门极力强调教学和考试,却对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劳工家庭子女质素鲜有提及。
布拉特本人出身于相对贫苦劳工阶级家庭,但最终考取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晋升剑桥大学并最终成为政府教育事务资深顾问。
他承认,全面提高劳工子女文化素质档次、增进社会流动性是一项涉及政府、政策和社会认知方方面面的长期和高度复杂的工程,要想有所成就谈何容易。
他表示发表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至少可以藉此引起社会公众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重视。
(编译:晧宇 责编:路西)
感谢您阅读《劳工子女欲成"人上人"需中产素质》,文章来源于BBC,由出国留学网收集、整理、转载。更多内容请访问:https://www.liuxue86.com/k_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