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让一个完整的自己展现在一篇短短的PS中?怎么样才能让读你PS的人在扫了几眼之后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怎么样才能依靠PS使自己在有着同样GT分数的别的申请人之中脱颖而出?希望这一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对PS写作的一点思考。
1.
研究生PS框架的构建
一篇完整的研究生PS不同于本科申请的essay。本科申请的essay往往是突出申请人的一个特点,或者描述一个局部事件来映射出一个18岁年轻申请人的个性。然而,研究生的申请,录取委员会更希望看到一个20多岁受过高等教育的成熟青年。所以研究生PS的完整性就要体现在几个内容上的基本模块和学生的特质的几个模块。
内容上以下几点要完整:学科基础,项目和科研,实习和工作经历,课外活动阅历,研究生和未来的规划。需要集中体现的几个申请人特点包括:学术理论的成熟,科研兴趣创新潜力,团队领导沟通能力,充沛的经历和对未来的热情。如果说内容的模块是横向坐标,那么几个重点素质就是纵坐标。常用的写作结构可以是用横向的内容做框架,把纵向的能力填充进去,用内容体现素质。或者,写作结构也可以是围绕几个申请人特点用具体的事件内容来补充说明。当然,写作中也要有所侧重,比如强力突出科研能力弱化课外活动是一般博士申请中合理的布局;对于以求职为目的的硕士申请,实习和工作经历,团队领导沟通能力,这些就会格外重要。
2.
开头和结尾
如果说开头和结尾是整篇PS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能有些说过头了。但是有时候糟糕的开头结尾会毁了一篇PS,完美的开头结尾可以让一个申请人脱颖而出,这都是事实。面对大量的申请人,录取委员会的人已经很有经验,早过几眼你的PS开头结尾,就给申请人定下了基调,如果这个基调没有定好,要用剩下的篇幅来扭转可能就难了。所以好的开头结尾一定要做到突出特点抓住眼球。
比较有效开头比如:一个独特经历做引子带出申请人的核心兴趣和特点,对未来的规划呼应申请人的技术背景,独特的家庭背景引出申请人的人生轨迹。
比较合理的结尾比如:描述申请人和申请院校或专业的不解之缘,对几个申请专业老师的科研表达兴趣,申请人对未来的规划如何与申请项目达到契合。
3.
深入写作:申请人的独立思想对于同样的经历,类似的内容,申请人如何体现自己的独特性是很重要的。同样是去做了实习,但在实习中学到了什么仁者见仁,这也成为了区分申请者的一个关键点。就拿做实习做例子,很多人都会说学到了团队合作,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用到了专业知识,等等。那么在这些基础上我们还能有哪些特别的体会吗?这就需要申请人结合自己的经历了。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还可以从这么个特殊角度写:在实习中虽然用到了很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但是和书上的知识有很多不同,许多书上的模型要进行修正才能用,原来看似合理的理论假设很多都在现实中不成立了,等等。这么写有几个好处:1. 你在说实习的时候联系了和所申请项目的关系,是的实习和研究生项目成了紧密相关的一部分;2. 你对学科的理解更深刻了,学校学习的时候你会带着现实中的问题去学,比别的申请人更有洞察力。这么写比起简单说自己有领导能力是不是更有效了呢?
4.
深入写作:中国思维vs美国思维作为中国的申请人在申请美国项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注意录取委员会的老师会怎么看你的PS,有时要改变一些写作手段让美国老师更容易理解你。
-
细节的取舍有一些中国同学熟知的细节在美国人眼里会无法理解。比如美国大学一般没有规定班级的概念,只有课程的概念;中国的团委,党支部的情况美国人也不太明白,这些有时可以转换成一个笼统的学生会。
美国思维对细节有时会特别追求。中国申请人很多时候会做太多点评性的描述,而美国思维更希望看到你有没有论据来承托你。总分结构也是最标准的专业美国文书格式,一句总起句带出一整段的论据来支撑总起句。
-
未来规划中国申请人在谈到未来规划的时候往往会越说越大越说越飘渺。美国思维希望申请人能更脚踏实地,对未来规划有现实的支持。我们可以试着多写一些自己的规划和目前的准备如何结合的,申请的项目在规划中的重要位置。不要犯的错误就是,说到对未来的规划就真的以为是要说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其实这个话题问的是你对未来的规划(和申请的项目有什么关系),括号里的部分常常被我们忽略了。
5.
案例分析我们假定一个CS背景的学生希望申请Information System这类偏商科的项目。他有以下几个经历:国内挑战杯比赛经历,编程比赛,图像实验室科研,软件公司实习。
首先围绕IS这个商科和工程结合的项目,我们列举出需要突出的特点:过硬的CS技术,商业头脑,人际能力。
这里我们给出两种比较合理的文书结构:
a) 用挑战杯或者实习作为开头,同时引出技术和团队合作;全篇分为两大块:硬技术(科研,课程)+ 软技能(商业接触+ 沟通能力)
b) 用编程比赛开头,引出技术能力和钻研热情;接着从技术(科研,课程)入手展开;补充挑战杯经历和实习,从而引出对IS偏商科项目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