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外的大学录取没有统一的高考,那么他们又是如何考核学生的呢?据了解,在不同的国家和学校,考试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学校越好对学生要求的标准就越高,申请所需要提交的相应材料也越多。本期,我们为大家聚焦6大热门留学国,看看他们的自主招生申请通常都有哪些要求。
美国现行的高校招生入学考试主要有两种,SAT和ACT。两者都可以一年考多次,学生可以选择成绩最好一次申报大学。
美国的高考(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成绩,仅仅是高中生进入大学的参考标准之一,大学录取学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学生的学业平均成绩、社区服务表现、领导才能、个人的才艺(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推荐信和自荐信等。
其中,学业成绩(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对学生能否进入名牌大学有很大影响。通常一个优秀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要选修8门左右的大学预修课,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业成绩上有竞争优势。对于学生各学科成绩的评估,并不在SAT或ACT考试中体现。高中开设的主要大学预修课程都有全国性的考试,学生在修完某一大学预修课后就可单独考这一门课,如果成绩达到所入大学规定的标准,这门课在大学就可以免修,并可获得相应的大学学分。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自主招生是指以学生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标准,这样就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每门功课的成绩是根据其高中两年期末考试,课外作业、作文和演讲四项成绩评定的,学校选取学生成绩最好的四门课合成个人原始分。经过全澳等级考试,通过计算公式换算成大学录取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名次,各大学根据学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另外澳洲的中学教育和考试模式由各州政府教育部门决定,各个州政府中学的授课,考核模式都有较大区别,比如新南威尔士和南澳州就是最后一次统考成绩占50%,12年级平时成绩占50%,维多利亚州是最后一次统考成绩占70%,12年级的平时成绩占30%,昆士兰州,首都堪培拉地区和塔斯马尼亚地区则只看高中两年平时成绩。
【加拿大】
加拿大无高考。中学生要想上大学,不用参加专门的入学考试,所以大部分加拿大人也不知道高考是什么。大学都是自己负责招收学生,想入学的学生可直接向各个大学提出入学申请。
虽然没有高考,加拿大的高中生要想进入名牌大学的好专业学习,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加拿大的名校看重的是学生高中三年平时的成绩,不像中国平时成绩不重要,主要看学生最后一次的发挥。加拿大的高中采取学分制,每门课1学分,修满30分即可毕业。30个学分中,16分是必修课,包括英文、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法语、基础电脑应用等;其余14个学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和未来发展设想进行选课。五种选修课程系列为:商科、自然科学、艺术、技术、社会科学。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从9-10年级起就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始侧重选修与这一方向有关的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这一领域里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
【英国】
英国的高考是A-level考试。和国内高中不同的是,A-level总共学两年时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将来大学本科要攻读的专业,自己选读课程。较好的中学往往会开设20-30门以上的课程供选,而学生通常只要在第一年选修4门功课、第二年选修3门功课。
英国的高考不像国内一考定终身,但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仍要在这两年中坚持不懈地学习,因为英国是累计积分制。在最后两年的学习中,一共有四次考试,一年两次。如果学生对自己考的成绩不满意的话,可以选择补考。在申请大学时,考生需写一个简历。此外,学校报考大学的负责人也会给学生写一封推荐信,这封信是保密的,考生不允许看。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A-level成绩,填报大学申请。
事实上,英国顶级大学在录取新生的时候,并不仅仅单纯地把A-level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像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他们对每一位合格的申请者都要进行面试,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逻辑分析能力、思维敏捷程度、想像力以及综合“情商”,而且面试的题目常常花样百出。
【日本】
日本高考的第一次考试,即“全国共同第一次学力考试”不分文理科。考生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决定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第二次考试由各大学自行组织,时间为每年的2月和3月。考试形式也由各大学自行决定,有笔试、面试、小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等诸多形式,即通常所说的“AO入学考试”,考试注重全面考查,侧重面试,重点选拔有强烈学习愿望、目标明确考生。
【韩国】
韩国大学统考为“大学修学能力考试”,注重学生的人格与能力培养。韩国政府从法律上限制各大学进行正规的二次考试,只能采用小论文、面试等小测验录取,占总招生数的60%多。高中综合成绩在大学录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特别选考”进入大学,占35%左右,有些大学提前招生录取,占5%左右。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型课程、课外、校外活动十分活跃,为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