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怀揣着基尔的毕业证,办好两年延长签证,我终于还是回到了上海。一样要穿行在各种招聘会的人潮里,只是相比三年前在大专生专场里挫败重重,最后选择在国内读英国预科,如今在留学专场里确实自信了很多。说不上衣锦还乡,更没有像周围亲友想象的那样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小康生活,上海的房价更是让人乍舌。最后在徐家汇的一家中美联营公司做marketing,这家公司其实在毕业之前就联系过,当时还没拿到学位,开出的工资不尽人意,学位拿到之后就涨了四五千,加上肇嘉浜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租补贴,算是达到预期值了。
爸心态很平和,连连说比三年前的2000块好太多了,只要开心就行。倒是周边的一些亲友,因为想出国,反反复复地来问我,出国究竟值吗?大专本科毕业有必要出国这样深造一圈吗?更是有朋友直接说,你这样花了几十万出去,回来工资七八千,我们在国内努力三五年,总也能赶上五六千,这几十万成本下去你值吗?就算加上周末到之前读预科的学校做英语老师,多少年才赚得回来?你说看了不少欧洲城市?那简单,花几万块报个旅行团,保你全欧洲都看一遍。
我只能微笑以报。但心里确实也打过鼓,出国这一年我究竟得到了什么?难道出国留学只是为了回来多赚钱嘛?liuxue86.com
倘若按经济回报的标准,也许我还真像朋友说的"蚀了本"。不过换个角度想,虽然短期是赚不回这几十万了,但首先我现在工作要自信很多,压抑感比三年前少太多了。出国留学好像是一次自我流放,在一个完全自立的空间里,什么事都要自己去想、去做,也就没什么不敢或害怕的了。比如最近年终做预算,要跟二老板做英语报告,有几位真的演练了几个晚上,到说英语的时候更是全城戒备,当时想这八千块不好赚哪。我不敢说自己出国一年多英语就有多好了,英语基础和阅读习惯都是在国内读预科的时候养成的,到英国基本是锻炼听力和口语了,但有一点是当年的我绝对做不来的--现在哪怕说错说的不好,我也敢一路讲下去,数据说明白,趋势讲清楚,基本不费力,至少不用为了自己语言发愁,讲话不战战兢兢了。我是想,钱要赚,但一定要赚得开心而从容。
这是我在英国观察一些人的第一感受。他们赚得也许不多,但活得很淡定。这些人工作忙起来跟疯了一样,但是生活得挺单纯的,有什么话都直说,不会憋着,有不同的想法也不吵,彬彬有礼,但一定据理力争。总之我留学首先就是心态整体变好了,回来后对自己的生活认识更清晰了,做事情也大气了很多。出国旅游到底还是不一样,你没法坐下来长久地观察和思考。我记得在基尔一年,跟同学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到学校里各个僻静的角落去散步,坐在Keele Hall门口看书心情会特平静,天很蓝,人很少,这一年里把过去和未来都想了个遍。要是在国内还真没这个时间和情致,整天节奏快得要命。现在虽然双休日还要回以前的预科学校做兼职老师,也没觉得谋生辛苦,反而回国能站上讲台真是从来没想过的事。
在Keele Hall侧面边晒太阳边看书,里面餐馆还有不少努力打工的中国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