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海归群体,他们爱祖国、爱生活、爱摄影,他们将用镜头捕捉到的中国影像汇聚到“海外归来看中国”网上摄影大赛这一平台——这个由欧美同学会于2010年12月下旬举办,为期半年的比赛,至今已时间过半,佳作频现。
照片上的游子情怀
“摄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可反映一个时期的历史,反映人生的轨迹,反映人类发展过程。”谢永明在自己影集的首页中如此写道。现就职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的他和环境工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对于摄影,他并不仅仅出于爱好,更把这视为亲近自然、享受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1990年,谢永明成为加拿大温莎大学环境工程系的访问学者,三年半的留学经历让他对“祖国”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出国之后,更加觉得祖国的亲切,中国才是我的家。”他谈起自己回国后的感受,“其实有的时候文字是苍白无力的,但照片的寓意更加丰富,我更喜欢用照片去表达情感。”在自己的参赛作品中,谢永明最为满意的是一幅名为《展翅》的照片(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丹顶鹤轻舒羽翼、翱翔蓝天,画面和谐宁静,丹顶鹤展翅飞翔的那朵云彩也状如大鸟。在谢永明看来,这恰如漂泊异乡的游子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影像里的感动瞬间
身为一名专业摄影师的李博宇曾在意大利留学一年。对于钟爱艺术的他来说,意大利一直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当时有机会留在意大利,但他还是选择回国。“自己从小在国内长大,骨子里的东西是改不掉的。”他解释道,“西方人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互不干涉。而中国人则更重视互助,喜欢聚在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在哪里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回国之后,刘博宇喜欢捕捉普通百姓的生活画面,每幅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刘博宇的参赛作品之一《笑不拢嘴》,就是以一位普通的四川农村老太太为拍摄对象。照片中,老太太穿着粗布衣衫,饱经沧桑的脸上布满皱纹,但她却像个孩童般笑得合不拢嘴。当问及为何选取这样的画面来反映中国时,刘博宇笑言:“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笑容——朴实、温暖、幸福。”
镜头中祖国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刘博宇就开始用相机记录祖国的发展。他认为,城市建筑的改变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变化,其中尤以夜景最具有代表性。他的这一观点在参赛作品《北京之夜》中得以体现,画面选择的是华灯初上的央视新大楼,这一作品把北京霓虹闪烁的繁华夜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刘博宇看来,一个国家的面貌和社会的变迁体现在百姓生活中。上世纪80年代进京开会的乡村干部,新疆维吾尔族笑靥如花的小姑娘,窑洞前率真爽朗的陕北老汉,北京胡同口怡然自乐的修车匠……大江南北的寻常百姓的面孔出现在刘博宇的影集中,这些包涵着华夏乡土特色的相片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刘博宇介绍说,外国人会来购买他的照片,他们愿意透过这些照片去深入了解中国。
谢永明一直有个想法,“我想拍下北京城内的每个地铁站,把这些照片连起来,一定能看出北京这些年的飞速发展。等过两年退休了,我就可以去做这件事,用相机记录祖国的发展。这也算是为后人留下一些记忆吧。”(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