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选拔,看重“四个半”
什么是“四个半”?阿伦·本森解释,“四”是指学术水平、批判精神、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智慧,另外半个是指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申请哈佛大学的中国学生学术水平一般都是比较高的,这在学生提供的书面申请材料上能反映出来。他们的SAT、托福、雅思能拿很高的分数。特别是SATⅡ,不乏满分获得者。而在其他三个方面,就显得比较缺乏。
“批判能力”的考查在面试过程中会有所体现。在面试时,可能考官会设槛误导考生,故意说出错误的答案,看看考生是否及时作出反应。
从另一方面讲,哪怕考官是正确的,考生也可以质疑他。只要考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来提出质疑,而不是问一些天真简单的问题,都可以体现出自己的批判能力。
“创新能力”看起来比较虚幻,其实也能通过面试进行考核。有时考官会给你几道题,这些问题没有正确答案。考生在答完“是什么”之后还要说出“为什么”,这就是看考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过程。比如问“爱因斯坦如何超越他自己的理论?”
阿伦教授说:“世界上很多问题没有答案,对你不知道的东西要保持沉着冷静。找不出答案没有关系,如何处理问题和找出答案同样重要。”
“解决问题的智慧”也很重要。考官可能给你一堆素材,让你在五分钟内找到答案。
哈佛大学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有明确的目标,“准备好的人才是成功的人”。在面试时,考官会考查学生对想学的专业是否了解,毕业后打算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认为,一个人在高二时就应该确立目标,并且具有奉献精神,这样的学生学习时才会有足够的动力。
体验哈佛,学生目的性明确
昨天进行的遴选笔试是为了选拔暑期到哈佛体验生活的学生。有来自江苏各地的几十名学生参加,南京外国语学校、南师附中、金陵中学都有学生应考。南外的学生最多,占了将近一半。
据了解,每年夏季,1000多名世界各地的高中生被遴选到哈佛大学夏季学院体验生活。通过4周的学习可以获得哈佛大学的4个学分,学分可转入学生将来在美国就读的本科大学。负责遴选的安生教育基金会负责人张梧华说:“被选上的学生一般都能被美国名校录取,有相当大的机会被常青藤大学联盟学校选中。”
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参加项目选拔的学生都有去美国留学的打算。南外高一年级的刘同学很想去美国的大学读医科,她的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医生,收入一般,但家长很支持她出国留学,也愿意为4周的夏令营付出将近7万元的高额费用。
刘同学的母亲说:“出去一趟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初三暑假孩子去了加州大学,回来以后明显热爱劳动了,能力也增强了许多。她一个人坐飞机从上海到洛杉矶,非常顺利。”她热衷于让女儿参加各种出国项目的原因是:让孩子拓展生活的空间,拥有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将来快乐地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要为生活所迫,被动地工作。
阿伦教授也持类似的观点:孩子如果想出去闯,家长请给他足够的空间。他还建议家长尽量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满意。孩子犯错误难免,只要不犯第二次就是可以容忍的,“允许犯错对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大有帮助”。
应对考试,考生也有诀窍
遴选考试难度如何?走出考场的学生告诉记者,考试分为听力、写作、阅读3个部分。题型有点像雅思考试,相当于雅思7.5的难度。
听力有半个小时的题量,题多、速度快;写作题有2题,第一题是用英语描述柱状图表,第二题大意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应该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得到的工资更高,你是否同意?就此写一篇文章。”阅读题则是生词量比较多。
考生感到写作题有难度。有的学生根本没看懂题意,完全写偏了题。南外高一的刘爱舟同学颇有经验地说,回答这样的题,观点突出比较好,大路货就没意思了。她在答这一题时,没有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而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分析:工资的高低要看工作能力而不是学历,而大学教育也应该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更加胜任工作,顺理成章地拿更高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