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法国《论坛报》3月31日发表题为“换个角度看中国”的文章。文章认为,在货币战开始几个月后,“妖 魔化”中国已不合时宜,尽管货币比价并没有什么变化。这一新视角主要源自于战略的变化:今后要把中国市场看作欧洲企业的巨大机会。欧洲工业要想走出衰退, 所依靠的可能正是中国市场。
全文摘编如下:
2010年11月首尔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是在“货币战争”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当时每个国家都担心人民币价值的低估以及 美元的贬值会导致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然而,4个月后,货币战争这个词却在国际政治和金融界销声匿迹了。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下,各国央行纷纷提高利率。此举势 必会使人们彻底告别那种竞争性贬值的做法。然而,为什么要求美元和人民币升值的声音突然消失了?尽管在南京召开的研讨会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问题,但 事实似乎表明货币的比价已不再是其中的议题。
这是因为害怕触怒此次研讨会的东道主,还是因为在当前各类原材料价格飞涨的大背景下,再采取“竞争性贬值”的做法所 面临风险太大的缘故?这或许还与国际环境的缓和有关:如今人们对于国际失衡的格局有了一种新解读。过去一贯对那种靠出口带动的发展战略心存质疑的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奥利维耶·布阙夏尔在他最新的《讨论手记》中,却开始对巨额的贸易扭曲持容忍态度,尤其主张不要无端抨击中国。很显然,如今已不再是 “妖魔化”中国的时候。
看待中国的方式出现变化,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危机以来,中国给西方企业所造成的竞争压力明显下降了。法国兴业银行的 经济学家韦罗妮克·里奇斯-弗洛雷斯最近所做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首先,在中国政府的鼓励下,中国企业纷纷开始提高工资,这导致了“中国制造”成本的提 升。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出口成本上升了约40%。这一增幅是欧洲出口产品成本增幅的两倍。这其中固然与中国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有关,但中国通胀率的 上升不得不使其提高了货币的汇率。
北京想通过提高工资来平衡人民币的升值。总之,即使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西方企业在本国市场上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减小。
人们对中国的看法有所好转,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战略发生了变化。正如南罗妮克·里奇斯-弗洛雷斯所说,“中国正由过 去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以期扩大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这种转变速度比经济学家们预想的还要快”。诚然,中国的投资增速是消费增长速 度的3倍,而且过去10年间消费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不过。过去5年来,中国消费的年增长率也保持在8%至10%左右。韦罗妮克· 里奇斯-弗洛雷斯表示,“中国的中产阶级——即年购买力在4500美元的人——有望从目前的2亿人增加到2015年的4亿。也就是说消费能力到2015年 将翻一番,这必将为西方企业带来许多新机遇。”
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在大规模引进技术装备之后, 如今的中国大市场终于开始向高质量的消费品开放。在这方面,股市比经济学家们更加先知先觉,那些出口中国的大集团的股票已经出现了一轮上涨。法国的一些大 企业很可能从中受益:汽车、奢侈品、家居产品(包括电器)、成衣及服饰、医药等。
即使是在纺织和服装领域,欧洲目前仍占有国际市场25%的份额,而且近年意大利和西班牙对中国的出口势头强劲。在韦罗妮克·里奇斯弗袼雷斯看来,有一点十分清楚:“中国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意味着欧洲工业,尤其是法国将走出衰退局面。”(作者瓦莱丽·塞贡)
(出国留学 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