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所以老人在家庭中的作用非常的大,父母为了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现在我们已经长大,甚至已经成家立业,他们也到了休息而随心所欲的时候,在他们大寿的时候,作为儿女,我们是不是应该为父母祝寿呢?在祝寿中主持词是不可少的,下面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就为大家提供祝寿主持词范文。
大家在遇上父母整寿的时候,老人们常自嘲自己到了知命或耳顺之年,大家是否了解这些名词的意思呢?其实这些都是老人年龄称谓,那么,大家对老人的年龄称谓又了解多少呢?
目录:
第一页:老人的年龄称谓
第二页:如何写主持词
第三页:老人祝寿主持词范文
老人的年龄称谓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其中就包括对老人的年龄称谓,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传承,下面,就由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各年龄段的老人的称谓。
1、五十岁
古人以一百为吉,所以五十只是一百的一半,故又称半百。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2、六十岁
六十为耳顺之年,又叫耳顺、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3、七十岁
七十岁我们常称为古稀,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但其实更古的时候,我们以七十为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4、八十岁
八十岁算是长寿了,所以古人又叫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这几个称呼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
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 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5、九十岁
九十岁属于上寿,而耄[mao]耋[die]之年,耄耋老者泛指八九十岁的老人,因此,九十岁也叫耄耋
6、百岁
百岁叫期颐,期颐就是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
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小编精心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