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仍是老大
尽管亚洲的商学院近年来进步很大,一线商学院依然是欧美占据主导地位,这其中的差距除了与发展时间有关,还与亚洲国家不同的教育体制有关
谁是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尽管这个问题可能会引来无数的争议,专家们、学生们、媒体们会为此争论不休,但如果让他们挑选五家最好的商学院,你得到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在商学院的名流圈中,傲视群雄的依然是那么几家。
作为权威的全球MBA排行榜,2014年英国《金融时报》提供的这份榜单是基于对各商学院及其2010年毕业校友的两项调查所得出的。MBA课程则根据校友的职业发展、学院创意成果和师生多样性进行了评估。
在这份榜单中,被无数人膜拜的哈佛商学院击败所有竞争对手,继续蝉联去年失而复得的冠军宝座。这是自1999年英国《金融时报》编制该榜单以来哈佛第五次夺冠。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仍然屈居亚军,伦敦商学院则超过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升至季军位置,后者排名第四。哥伦比亚商学院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并列第五。
排名上升最快的商学院之一是耶鲁管理学院,该学院的排名上升4位,排名第10。这是7年来该学院首次进入10强。其他表现强劲的是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上升8位,排名第27位; 北卡罗莱纳大学克南·弗拉格勒学院上升12位,排名第32位。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回到第54位,新上榜商学院中排名最高的是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管理学院,排名第68位。
FT的这份MBA榜单相比EMBA而言,更强调了商学院的本土课程实力,本次中国共有6所学校入选,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排名第77,居上海本土商学院之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排名第83。然而,要说到全球教育之都,还是非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莫属。该市共有6所商学院进入英国《金融时报》MBA百强排行榜,包括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和排名第八的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其他4所上榜商学院为霍特国际商学院、波士顿学院的卡罗尔管理学院、奥林商学院以及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
从整份榜单来看,欧美商学院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新兴市场国家的MBA教育质量在飞速提高,但从沉积的文化底蕴和客观教育体制而言,依然难以与欧美顶尖学院抗衡。
对于这样的差距,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先后在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任教的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周林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毕竟MBA教育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中国的MBA项目生命才只有20多年,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MBA教育界短期座次不太可能发生很大改变,中国本土商学院要在MBA排名上进入一线行列还是存在不小的难度。”
除了文化底蕴外,周林指出国际化程度是FT的MBA排行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然而这对于中国体制内的大学商学院而言,要与欧美商学院竞争存在不少难度。以师资为例,周林告诉记者,不少国际顶尖商学院有40%至50%的老师来自海外,甚至不少像哈佛这样的商学院,他们的院长都是来自印度的。并非中国本土的商学院不愿聘用外国优秀师资,而是许多时候是制度原因,比如国内体制内的学校要求官方文件必须是中文,这就对聘请“洋院长”、“洋教授”带来了难度,学校不可能因为少数外籍教师而把官方文件全部更改成英文。同时,中国本土商学院在研究实力上,也与欧美国家商学院存在很大的差距。
毕业生薪水飙升
过去的五年内,尽管经历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但MBA毕业生的薪水依然实现翻番。不少雇主表示将增加招聘MBA毕业生,这意味着2014年对名校MBA毕业生而言又将是一个“大年”
众所周知,在FT的排名当中薪水方面的权重非常大,而调查发现,现在攻读MBA学位的学生们目的相当明确,大部分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增加收入。而在本次榜单中可以看出,MBA依然是一项不错的投资。那些2008年和2009年衰退开始时入学,2010年经济衰退最严重时期毕业的MBA研究生,其薪水在5年内翻了一倍。
约94%的毕业生对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表示,他们的薪水涨幅已达到了他们入学MBA课程时的预期。毕业3年后,这些校友的平均年龄为33岁,一般担任高级经理或更高职位,平均年薪达12.7万美元,这是攻读MBA之前收入的两倍。
两所顶级学校的2010届MBA毕业生在毕业3年后的收入最高。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拔得头筹,他们过去3年的年均薪水为18.2万美元。哈佛商学院毕业生则捧回了17.6万美元。
而在此前《金融时报》发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报告中显示,世界顶级公司的高管中30%念过MBA。而在美国公司里,该数据更是接近50%。但这种不受经济衰退影响的薪资需要昂贵的投资。MBA百强学校中,有24所的学费在10万美元以上,生活费另算,而且还有一到两年的薪水空白期。
而从薪酬涨幅来看,由于中国的MBA学位较为稀缺,其毕业生的薪水涨幅远高于他们的欧美同学。英国《金融时报》2014年商学院排名中有4所中国大陆学校,2008年入学的毕业生到2013年10月FT进行此项调查时,薪资增幅接近160%。
此前,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简称GMAC)公布的2013年年终雇主调研报告显示,超过3/4的雇主已经计划保持甚至增加2014年商学院毕业生的雇用人数。因此,即便是2014届的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也十分光明。
GMAC调研部经理Rebecca Estrada表示:“尽管全球经济发展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从2013年的就业情况和2014年的就业计划来看,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已得到了大幅改善。此外,大约45%到58%的受访雇主表示他们计划按照与通货膨胀率等同甚至更高的速率来提升员工的基本年薪,这体现出雇主对人才的强烈渴求。”
根据调研,2013年82%的雇主招聘了行业直招领域的人才,2014年的计划数则升至87%;2013年37%的雇主实际招聘了管理专业研究生,2014年计划如此的雇主比例则上升到42%。
根据《2013/2014年QS全球商学院报告》报告显示,雇主认可度最高的五所院校分别为: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伦敦商学院,以及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亚洲校区。
发布这份报告的教育组织 Quacquarelli Symonds(QS)董事总经理 Nunzio Quacquarelli 表示:“随着金融等关键行业部门从经济危机中逐渐恢复,MBA 正成为越来越抢手的资格。北美和欧洲‘全球精英’院校毕业生现在的平均年薪要求在12万美元以上,可见 MBA 仍然是最安全的投资之一。”
就业首选华尔街
企业对优秀商学院毕业生的争夺愈发白热化,尤其以华尔街和硅谷之争最为激烈。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顶级商学院毕业生选择硅谷高科技公司,但这并不意味华尔街失去了竞争力
多年来,关于华尔街公司和顶级MBA商学院毕业生的“爱情故事”,让人们以为MBA学位就是一张开往投资银行和其他顶尖金融行业的直通车票。然而,随着高科技公司发展势头的愈发猛烈,硅谷便成为华尔街和顶级MBA毕业生“爱情故事”的第三者。
此前不少调查显示,愈来愈多的美国名校MBA毕业生向往进入Google、苹果等科技企业工作。一家人才交流公司主管金融业务的负责人指出,“华尔街与硅谷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是你死我活的,焦点便是相互争夺MBA人才”。他认为,从目前的人才争夺战的“战况”来看,华尔街已处于劣势。好多新毕业的MBA人才,几乎都将目光投向了美国西海岸地区。
其中,以“宽松的办公环境”和“机动灵活的工作时间”是硅谷高科技公司的“杀手锏”。几乎每一家试图“挖角”和“诱导”MBA人才的硅谷HR都会说:试想你所处的办公室有按摩师、台球桌、面包机和咖啡师,而在华尔街工作却要度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和没完没了的周末加班。
然而,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人才有从金融向科技公司转移的趋势,但业内人士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华尔街就失去了昔日的竞争力。尽管华尔街的工作强度极为可怕,但这并不能阻挡毕业生对这些岗位趋之若鹜。这群人和那些准备去硅谷高科技公司的毕业生是两个不同的人群。
调查显示,尽管华尔街目前的薪水确实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最高点要低,但平均年薪仍有30万美元。而目前哈佛商学院进入金融业的毕业生仅基本工资就有12.5万美元。顶尖银行的入门级工资为7万至9万美元,奖金虽然比不上从前,但依然相当丰厚。
而硅谷的薪酬也很高并且在不断上涨,但只有技术性岗位的薪水能够与华尔街的程序员和工程师一较高下。从事这些技术性岗位工作的人显然不会应聘分析师和交易员。硅谷的商业管理和金融职位的薪酬依然是赶不上华尔街的。因此,MBA们在硅谷的薪水也远低于华尔街。
对于为何越来越多的MBA和毕业生开始转向高科技公司,美国专家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硅谷的工作岗位更多。华尔街的岗位越来越少,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吃香了,依然有不少优秀的MBA人才对华尔街的岗位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