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捡鲔鱼
“捡鲔鱼”中的“鲔鱼”并不是指真正的鱼类,“鲔鱼”指的是:自杀者的尸体,因为日本的社会压力巨大,不良的死亡文化、恶劣的工作环境、低迷的经济状况。其结果就是————每天平均85人自杀,连续14年超3万人,新鲜出炉的2011年“自杀报告”,让日本自杀率再次雄冠全球,陷入尴尬境地。而伴随着高自杀率带来的问题就是,自杀者往往会选择,新干线跳月台,银座跳大楼,家中温水割脉,等一系列产生极端恐怖场景的方式。
所以这个时候,捡鲔鱼者就会紧急出动。收拾遗体,整理现场,还原现场。你也许会说,这个职业全世界都有啊,不过在日本,因为其高自杀率而变成了专职。
2.声优
“声优”一词源自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著名动画配音杂志《Animec》的副主编井上伸一郎提出,后来,井上在新创刊的《月刊NewType》中大力推行“声优”的提法而使其普及开来。电视媒体的普及让电视节目配音演员需求量激增,从而带来了专业化和职业细分。当时对配音演员的称呼还不是“声优”,而是声音的“担当师”。这些声音“担当师”不像50年代那样只是一些从事第二职业的广播配音员,而是经过专门培养的为电视配音服务的一群人。可以说,60年代出现的大量动画配音专业人员标志着日本动画声优产业的初步建立。
现在,声优的偶像化成为了新的时代主题。偶像化对声优本身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因为此时的声优已经完全是一个和电影演员、歌手一样的演艺明星了,他们必须熟悉聚光灯下的迷离闪烁,而不能仅只停留在话筒前艺术性的个人表演。同时另一方面,偶像化也带来了优秀声优收入的增加,换句话说,它决定性地翻新了声优产业的盈利模式。因为原本按照声优的级别,一部30分钟动画片的配音片酬从几千日元到十几万日元不等,但一次演唱会的收入就可能成百上千万日元。而且商业写真、专业杂志的访谈、广告、衍生产品等明星经济中常见的盈利方式,也都纷纷开始造访偶像级声优。
3.柏青哥职业玩家
柏青哥于1930年始创于日本名古屋,发源自欧洲的撞球机。当代在日本经营柏青哥的韩国侨民较多。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游戏(赌博)机。
柏青哥分为两种,一种是弹子,一种是片子。
弹子:以前说起柏青哥就是弹子赌博机,玩法最初是用手拨按钮一个个发射不锈钢弹,然后弹子由上而下落入下面,碰巧落进入赏口就开奖了
片子(スロット):片子,就是硬币,跟人民币的一元硬币差不多大小,但要稍微薄一点,也轻一点。玩法就是在游戏中扳动机器的扳手让屏幕里的三行滚轮旋转,渡轮上有众多不同的花色,当旋转停止后,如果显示滚轮上显示出三个花色在横、斜行上相同时,就会给予玩家奖励。
技术好的职业玩家一个月可以赚30万日圆左右哦。不过好孩子还是不要随便进去赌博的。
4.赤鹭(あかさぎ)职业狐狸精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她们是“职业狐狸精”。近年来,这种全新的职业在日本兴起,当有人跟配偶过不下去又不容易离婚时,就会雇佣她们来勾引自家老公。而这些勾引人也会十分敬业,为了达到目的什么事情都会去做。她们过着双重生活,外表看上去像是秘书,而实际上却是最新潮的日本“职业勾引人”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