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潮之下 去向何方?
实例一: 国内理工本科背景、澳洲会计硕士、丈夫澳籍。拥有这样的条件,在澳洲竟连一个记账员的活儿都找不到,只能去面包店做义工,多亏亲友帮助,才混到了一个简单的工作:给新移民培训、修改求职信。
实例二:澳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家境殷实,被英国名校应用型国际金融硕士专业录取。一年后,英国学业半途而废,失意回国。
点评:后脚尚未走出国内的大学校门,前脚就要迈向国外另一所高校的门槛,对投身留学热潮中的莘莘学子和他们的家庭来说,需要的早已不是去与留的选择,而是去向何处。
澳大利亚某大学一位资深的华人教授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什么事都忌讳一窝蜂,出国留学也一样,未必每一个刚刚走出国内大学校门的毕业生都适合出国留学,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自闭,自律自强意识薄弱,仅凭一时的冲动和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就贸然出国留学的人,往往会事与愿违。还有那些本来在国内就很平庸,并没有钻研能力的人,试图通过出国留学,花上父母四、五十万元到国外留学一两年,拿上个硕士文凭,实现自己从此成为出人头地的优秀人才或达到镀金和移民的个人愿望,这未免太天真了些。就算是到国外读了一个工商管理的MBA硕士,毕业之初也不会有国外企业愿意聘你做职业经理,因为人家看中的不是你的洋文凭,而主要是你的能力和经验。”
“洋硕士”敌不过“土本科”?
一部分选择到国外读非本科专业硕士生课程的学生,除了家境比较富裕外,一般都还没有牢固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属于走一步看一步、多少带有盲目性的求学者,这种留学市场未必能助推接受留学生的大学在学术影响力上有所作为,但一定能使大学在教育经济和办学效益上不断做大做强。这种所谓留学,对国外大学来说,就是为了赚钱。
华人教授:“这种如果没有这种(授课类硕士和研究类硕士)特殊差异,教育资源再怎么富足的国外大学也很难容纳更多的留学生,吸引国际生源的渠道也会收窄很多。”
如果留学生在留学期间不是有意识地多用外语接触外国留学生和任课老师,而是在课余时间习惯于在国外混日子消磨时光,那么就连最起码的语言关也过不了,更谈不上在国外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了。
那么,什么样的中国留学生才能在国外大展身手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留学成功人士经验: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管以什么方式到国外留学,都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宁可把困难、寂寞、孤独和失败想的更充分一些。学生在踏出国门之前,应该考虑清楚,我是否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强大的内心、足以战胜非常环境中产生的软弱和抵制各种诱惑的自控能力,如果确实具备了这样的自信和精神力量,通过留学之路并抵达成功彼岸的概率会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