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等教育日益开放、多元和国际化的奔涌浪潮,出国留学已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及其家长面临的重大人生抉择。5月15日上午,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011届毕业典礼上了解到,该校的2011届8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中,手里攥有多家国外大学发来“读研”录取通知书的竟超过六成。
后脚尚未走出国内的大学校门,前脚就要迈向国外另一所高校的门槛,对投身这股留学热潮中的莘莘学子和他们的家庭来说,需要的早已不是去与留的选择,而是去向何处。出去以后,外面更广阔、也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和艰巨性的教育空间里,学生的位置和目标究竟在哪里?在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和全家的积蓄后,收获的究竟会是什么?
留学梦中有“苦涩”
出国留学真的就那么鲜花满园、令人陶醉吗?
记者有一位海外学者朋友,他的妻子在读完国内大学理工类本科专业后,被澳大利亚墨尔本一所大学工商管理系会计硕士专业录取,经过一年半刻苦而自律的留学生活后,借助澳洲籍丈夫的有利条件,拿着这样的洋硕士文凭在当地找工作,竟然连申请一个记账员的活儿都被拒绝。无奈,她只好先去一家面包店做义工。3个月后,在亲友们的帮助下,总算找到了一份专业并不对口,只能算“糊口”的简单工作:帮助澳洲移民局,给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修改求职信并培训面试技巧。
家境殷实的广东姑娘小徐高中毕业后,考到澳门一所大学读了四年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大学毕业后又被英国某名校录取为应用型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当小徐走出的这条令外人羡慕不已的留学之路,终于延伸到了遥远的伦敦大都市时,人们万万没有想到,本来做着未来“金融家”之梦的徐姑娘,如今却向父母发出了强烈的“我要回家”的信号。与前一年暑假后欢天喜地送女儿出国留学不一样的是,在这个暑假到来之前,她的父母又万里迢迢从西方“洋学府”里接回了“水土不服”的女儿。
饱尝这一番“洋折腾”的徐家人向记者抱怨说,出国留学真是个万花筒,虽然里面什么样的景象都有,但他们的感受只有一条:一些人功德圆满、梦想成真的光环,掩盖了其他人遭遇挫折、丢盔弃甲的伤痛与苦涩。出国留学后,半途回国的虽然是少数,但那些依然身处异国却没有找到留学的感觉,不能自觉适应国外留学生活的“80后”和“90后”却不会是少数。
澳大利亚某大学一位资深的华人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什么事都忌讳一窝蜂,出国留学也一样,未必每一个刚刚走出国内大学校门的毕业生都适合出国留学,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自闭,自律自强意识薄弱,仅凭一时的冲动和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就贸然出国留学的人,往往会事与愿违。还有那些本来在国内就很平庸,并没有钻研能力的人,试图通过出国留学,花上父母四、五十万元到国外留学一两年,拿上个硕士文凭,实现自己从此成为出人头地的优秀人才或达到镀金和移民的个人愿望,这未免太天真了些。就算是到国外读了一个工商管理的MBA硕士,毕业之初也不会有国外企业愿意聘你做职业经理,因为人家看中的不是你的洋文凭,而主要是你的能力和经验。”
什么样的中国留学生才能在国外大展身手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报记者从留学成功人士那里得到了一些看法: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管以什么方式到国外留学,都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宁可把困难、寂寞、孤独和失败想的更充分一些。学生在踏出国门之前,应该考虑清楚,我是否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强大的内心、足以战胜非常环境中产生的软弱和抵制各种诱惑的自控能力,如果确实具备了这样的自信和精神力量,通过留学之路并抵达成功彼岸的概率会更大些。
留学热里有“玄机”
“有志者的天堂,懈怠者的地狱。这就是今天的留学!”有位归国“海待”深有感触地对本报记者如是说。他说,这话看似偏激,却是他的心里话。“出国留学其实是人生中一场另类挑战和自我磨练的过程,除了发奋努力、坚持不懈外,不可能有成功的捷径,我奉劝师弟师妹们千万别抱有太多的幻想。我当初没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稀里糊涂地出国留学,高价混个‘洋硕士’回到国内后,除了与外国人语言沟通的感觉好些,并没有体会到比‘土著’同学们更多的竞争力。”
“洋硕士”为什么不敌“土本科”?
澳洲某大学商学部一位博导朋友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玄机”。他所执教的国际金融专业每年都要从世界各地招收100多名非金融本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中80%的生源来自中国内地的中产阶级家庭。为什么随便一个专业都能动辄办上百人的留学硕士班?奥秘就在于国外大学的所谓应用型或教学型、而非研究型的“硕士”专业与留学生原来在自己本国大学“本科”专业的差异上,正因为有了这一差异,国外大学就可以规模化地招收留学硕士,而不必为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具有竞争性的学术成果去浪费更多的教育资源了。从另一个角度看,选择到国外读非本科专业硕士生课程的学生,除了家境比较富裕外,一般都还没有牢固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属于走一步看一步、多少带有盲目性的求学者,这种留学市场未必能助推接受留学生的大学在学术影响力上有所作为,但一定能使大学在教育经济和办学效益上不断做大做强。这种所谓留学,对国外大学来说,就是为了赚钱,来钱之快之多之容易,如同新开了一架印钞机。而对许多目标迷茫,多少被中介忽悠、被留学潮驱赶出来的国内留学生来说,纯粹是浪费青春和金钱,也亵渎了国内家长们含辛茹苦的期盼。据悉,中国留学生每年春秋两季源源不断带出国的学费,已占据欧美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产业的最大份额!
“如果没有这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特殊差异,教育资源再怎么富足的国外大学也很难容纳更多的留学生,吸引国际生源的渠道也会收窄很多。”记者采访过的一些国外大学华人教授不约而同地认为。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诉记者,他认为,从国外高校这类一年半时间里修完12门课的硕士生班毕业的留学生,并不比国内许多大学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和能力高出多少,充其量语言能力有所提高而已。他特别强调,如果这个留学生在留学期间不是有意识地多用外语接触外国留学生和任课老师,而是在课余时间习惯于在国外混日子消磨时光,那么就连最起码的语言关也过不了,更谈不上在国外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了。
记者手记:年轻学子纷纷出国深造、开阔视野无可厚非,如果因为在国内没有学到真本事或一时找不到满意工作就一窝蜂地选择出国留学,那就另当别论了。对于那些正要加入出国留学大军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如何增加一些理智和了解,减少一些盲目和烦恼,留学之路是否适合自己,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以何种心态留学,应三思而行。(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