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大多数名校都是请他们在温哥华当地的校友面试考生,今年不少学校因为考生数量大增,本地校友人数不足,将部分面试改由学校的录取部门官员或在美国的校友远程通过网络来完成“面试”,这样的安排据名校的解释,不会对最终录取决定有任何不利影响。这里我们谈谈与面试相关的问题。
常春藤各校对于面试,在程序和内容上都有基本相同的要求。但面试官员因个人的风格不同,对应付面试的考生来说,会感到差别很大。
有的面试官严格按程序进行,手持事先打印好的纸张,一项一项提问,记录,易使考生马上感到拘谨与不安;而有的面试官手中无笔无纸,似乎按照自己的思路,从漫谈开始随意地发问,待面试结束后再将评语加以记录,这样会让考生觉得平和自如。所提及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即宽又广,同一问题又会从多种角度来发问,无法用几句话来概括。
例如:哈佛的面试官提问在中学各门学科中,你最喜欢哪一科?对你来说最具挑战的是哪一科?并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你是如何对付的。普林斯顿的面试官在了解到考生有过的义工经歷时,要求谈谈对近期某一个环境论题的看法。
而康乃尔大学的面试官则问到,如果你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与同宿舍几位室友相处下去,你认为最佳的处理方式是什么?耶鲁的面试官因了解到考生是华裔时,则问到第一个取得耶鲁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是谁?如此等等。
面试中所谈到的问题触及范围相当广泛,仔细分析,的确又与所报专业和自我背景有一定联繫。
同时各校也会从不同角度,问同样一些问题,例如:你为什么要报考我们学校?或是我们为什么要录取你?这样的面试当然应当在事先做充分准备。
而这种准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素质方面;二是拓宽知识范围方面。中学的课堂对于这两方面的教育和帮助是相当有限的。
因此鼓励鞭策孩子从小,尤其是中学阶段积极参与组织学生会和其它校际活动,参与社区各类活动,会使他(她)在实践中增强演讲,沟通的能力,进而培养孩子的成熟感(这一点往往是亚裔孩子的薄弱环节),这种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是需要长期累积的。
在拓宽知识范围方面,主要指对当前社会,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的关心与了解,通过大量阅读和参与社会活动来获得。
至于对应试的学校,在面试前最好做细緻的了解,如该校的歷史和校训,有关的名人趣事;甚至校园里独特建筑的来歷,如普林斯顿的哥德式建筑的大教堂;哈佛的三个谎言塑像;耶鲁的大理石善本图书馆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塑像,以及他掉落在校园另一处的钮扣等等,对这些象征性的标志和建筑的知晓,足以表示你对该校的“ 深切嚮往”。
值得一提的是,常春藤各校都声明,除正式申请表中要求的资料以外,不要挟寄任何额外的个人材料。但据美国着名教育谘询专家建议,面试的确是向校方展示自己成就的绝好机会,可以把获得过的奖项证书,自己创作的音乐或书画作品随身携带,在面试过程中合适的气氛下,展示给面试官员看。
近两年,在温哥华不少被录取的考生面试时就有照此来做的。由此可见,这是考生自己可以把握的好机会。经歷一场成功或失败的面试,对考生来说将成为一个终身难忘的记忆。
这也正如耶鲁的一位前录取官员所说:一个成功的面试,可以弥补其它方面的欠缺;而一个失败的面试,可以否定其它多方面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