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文件真有那么难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大多数申请者只是没有理解Personal Statement的真正含义,陷入了误区。只要合理地选取素材,写出一篇好的Personal Statement并不是很难。
误区一: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我经常和申请者说?quot;Personal Statement就是您的替身。它飘洋过海到达异国他乡,代替申请者在大学的评审委员会成员面前展示自己。这个替身可比电影里的替身重要:戏排错了,可以重拍;如果申请文件写得不好,对方大学可不会让你重写。对于申请者来说,机会一年只有一次;他就相当于考状元,所以千万要选个好替身。"
许多申请者误以为既然Personal Statement是个人陈述,就应该充分介绍自己,于是长篇大论,恨不得把祖宗八代都写上。评审委员会的成员看了半天还不知道你到底要干什么,这样的文件当然没有人感兴趣,经常被抛在一边。要知道,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每天要看几百份申请文件!所以,文章切忌太长,一定要开门见山,让阅读的人尽快了解你。 李萍申请的是传媒专业。说了您也可能很难相信,她的Personal Statement足足写了六千多字!我看了一半就不想再读下去了。她从爷爷、奶奶写起,对爸爸、妈妈也一一作了介绍;轮到写她自己时文章已经写了两千多字了。接下来,她又把自己所有和媒体有关的事情象流水账一样列了出来。 李萍长得眉清目秀而且很有灵气,给人的印象很好。她从13岁起就和电台结下了不解之缘,选择学传媒专业背景是很好的。我相信,如果评审委员会的成员见到她本人的话,一定会录取她的。但是她选的那个替身一定不会给她带来好运,因为读了她的Personal Statement,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很罗嗦,没有条理性而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学习传媒的。我把我的感受直言不讳地告诉了她,她开始很难接受,因为她认为自我介绍就应该从不同角度全面的介绍自己。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Personal Statement的真正含义是:在有限的篇幅内,挑选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秀。
经过和她谈稿,她接受了我的建议:把介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部分全部删掉,因为这些信息对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来说根本就不重要--他们需要了解的是申请者本人,而不是他的家庭。这样文章还剩下四千字左右,她后面写的内容缺少细节,只是笼统地叙述自己作了什么,非常乏味。其实一篇Personal Statement的字数应该在八百到一千字之间。于是,我直接要求她抛开原来的Personal Statement,给我讲述她认为和传媒有关最难忘的经历。我喜欢这种启发方式,因为难忘的经历里往往有个人经历坎坷与艰辛后最终实现目标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读者就很容易总结出申请者的优点了而这样的素材也是比较受评审委员会成员欢迎的。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在交流中我不断向她提问题,帮助她回忆当时的感受。最后,我建议她选择了四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去写Personal Statement。
最后写出来的Personal Statement只有九百字左右,言简意赅,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对她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很喜欢这篇Personal Statement,它把李萍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被美国名牌大学录取而且拿到了三分之二的奖学金。
误区二:不能正确审视自己--当局者迷
人们常常用当局者迷这四个字来形容那些身陷其中,无法正确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人。我认为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很多申请者是再恰当不过了。应该说大多数申请者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很多人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什么优秀点可写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审视自己。很多人在写Personal Statement时只是泛泛地提一下自己做了什么,却很少展开。其实,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所在意的并不是你过去做的事情有多重要、项目规模有多大,而是想通过你介绍自己做过的事情来发现你的优秀潜质。
误区三:选材不当
对于申请MBA的申请者来说,essays十分重要。商学院要求申请者写几篇essays,那么评审委员会真能通过几篇短文来了解申请者吗?答案是肯定的。申请MBA的申请者大多数都有很丰富的工作经验,要选择恰当的素材,正确审题就成了关键。
周一航是一位MBA申请者,他最初在中国最早一家只有五个人的咨询公司工作,这个公司由五个人发展到六百人,后来他和朋友开了一家公司,经营得很好。记得当时他申请的学校有一道题目是:你最大的一次挑战是什么?
他写的内容是他原来是学习德语的,后来利用两年时间学习英语(Q吧)并顺利通过了TOEFL、GMAT考试。这两年对他来说非常难忘,他把这篇essay的重点放在自己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坚持学习英语上并举了两个例子。我也认为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周一航很有毅力,但是这个内容并不是最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