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怎样提高语文成绩
一、一个观念与两种能力
(一)转变一个观念
不要总认为语文是文科,认为语文成绩不易提高,认为语文高考不拉分。这其中关键是不要像学初中语文那样学高中语文,把这个道理弄清楚了,高考语文成绩才真正能提高。这意味着,第一,学习语文不能靠“死记硬背”,不是靠掌握那些程式化、固定的答题套路、模板,对有关古诗鉴赏、现代文、古文阅读和作文试题尤其如此。
(二)具备两种能力
语文高考到底考查高中生什么?最核心就是考查学生两个能力:一是思辨能力,简单说就是认识、判断能力,具体反映在两种能力上:(1)阅读能力,落实到试题则是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目标侧重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个别词句意思,概括、筛选段落、全文主要或者核心信息能力。(2)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给定材料理解出字面、文面没有的语义信息,包括主题思想、中心论点、与人生、社会实际联系以及作文材料深层意义、寓意等。从本质上说,阅读能力重在概括归纳,理解能力重在演绎推理。虽然两种能力往往密不可分。二是表达能力,这是指联系给定材料,如何熟练运用汉语、汉字流畅表述个人对人生社会的新看法、新见解。具体试题反映在古诗鉴赏、探究题和作文写作,共计近80分左右。需提醒我们的同学注意的是,语言表达重在“三有”,即“有思想”、“有真情”、“有条理”,与之相反的是“无理”、“无情”、“无序”。
二、克服大小毛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真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有效提高语文高考成绩,学生必须能找到自己语文学习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人人易犯的“通病”,一旦纠正,则走在别人前头;有的属于自己特有的“小毛病”,能及时改正,同样可以迅速提高语文成绩。正因为如此,不管自己复习还是跟老师学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学习。毕竟,找对问题与原因其实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一)影响高考语文成绩的“四大通病”
通病一:阅读答案不精不细
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重在题干和备选答案。很多学生一旦完成正文材料阅读,马上草草读答案,结果很难选对,尤其是社科文一题。这也是语文高考拉分的第一项。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与中考一个重要区别是要实现精读细读,这不仅仅体现在给定文本材料的阅读,更体现在题干和备选答案的阅读。而所谓“精细与否”,就材料言之要求读者(考生)能从深层或字面背后把握给定材料(文本)反映的作者写作意图、材料基本框架以及核心观点等信息,为此需要找到必要的话语标记,像连词、重复性语词、评述性语句、引用性语句、总结性语句等。须知,“抓标记”是出题者的命题思路,当然也是考生阅读材料的“窍门儿”。就题干言之,则是要找到“题眼”,即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或关键所在。就答案言之,则是能仔细分析每个备选答案的语法、语义结构,运用排除法将有标记的明显不属于正确选项的排除,之后再分析、筛选。
通病二:鉴赏缺乏诗情画意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高考的诗歌鉴赏材料主要是写景叙事抒情类诗歌,特别是写景类诗歌。这要求考生联系原诗能展开合理想象,能把自己感受的诗歌之美,包括语言之美、意象(意境)之美、思想情感之美表达出来。可是很多学生的答案表述干干巴巴,毫无美感可言,甚至变成了诗句的直接翻译。这是拉分的第二个地方。
通病三:探究不会联系实际
探究题分布在实用文阅读部分,即“小说阅读”或“传记阅读”(二选一)。一般是8分题。探究题其实是微型议论文,这意味着论点、论据、结论都不能少。只不过论据要从原文中概括归纳,结论要联系个人或群体人生社会现实。但考生往往“探而不究”:不能联系原文有效概括,条分缕析列出原因或成因;“究而不探”则只是就材料中现象谈现象,难以提升核心观点与现实、实践相联系。要知道,“探究”之“探”重在探讨原因,“究”则重在深究该如何做、有何启示。探究题也是高考语文拉分项之一。
通病四:作文观点叠加例子
面对现在的“新材料作文”,我们的考生基本都是作一篇800字的议论文。不管“正论”还是“驳论”,关键是要向人家证明自己从材料引申出的中心论点是正确的。为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我们不得不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但每年的高考作文,大量考生运用作文套路、模板,写出那种“观点加例子”的作文。结果,例子一大堆,全是人家说过的,自己的判断、分析少之又少。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考新材料作文:观点+例子=作文失败,观点+例子堆叠=作文彻底失败!这是高考语文最大通病,也应是最拉分的一项。关于作文,我思考的可能最多。如果以后有机会,我愿意再专门跟大家谈,包括如何审题、立意、引材、理论、论证、结尾、结构等。因为涉及问题太多,恕我不展开谈了。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