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提供最及时的资讯,下面的2015天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天水市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建筑艺术
李泽厚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那时便已出现,它最终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已颇具规模,并且具有审美功能。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则要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追求华美的建筑热潮蔓延开来,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时达到最高点,从记载两千年前秦代宫殿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是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使人在慢慢游历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中国建筑讲究建筑物的严格对称,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它确实相对平淡,但就整体建筑群而言,它却结构方正、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这种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能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在视觉上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呈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特点,而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也终于中国化了。它不再是体积的任意堆积,也不是垂直一线上下同大,而是表现出中国式的节奏美。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过多地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原则,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在结构上讲究严格对称,讲究群体配合,但是在对称中又有变化,体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B.中国建筑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并且从先秦时它就充满了供人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
C.中国建筑颇具规模的木建筑形式可追溯到《诗经》出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建筑已具有审美功能。
D.中国建筑中宫殿的建造特点把空间意识转化为了时间进程,因此体现了神灵祭祀和世俗生活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它到了中国后就变得中国化了,具有鲜明的节奏美。
B.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装饰与房屋宽厚的正身、阔大的台基等配合,使建筑呈现出情理协调、舒适实用、节奏感强的特点。
C.《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的“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体现出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的特点。
D.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都有了变化,中国宫殿建筑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有趣的园林建筑艺术日益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多专注群体建筑,而不以单一的独立个别的建筑物为目标,中国建筑是以整个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的。
B.从大修阿房宫开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C.中国建筑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显示出线的艺术特征,体现出时间进程的流动美。
D.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相比浪漫风味更浓了,但没有脱离建筑物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
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C.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
D.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8.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9.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李白、杜甫、白居易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当之无愧。李白,始终蔑视权贵、不向权贵折腰,于是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 , !”杜甫,悲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于是他在《登高》中吟诵:“ , 。” 白居易,关心下层人民的疾苦,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于是他在《琵琶行》中悲叹:“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出淤泥而不染的林则徐
邵纯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包令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
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是鱼米之乡。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
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
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
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
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流合污,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
林则徐在湖北政声甚隆,善者歌其善,恶者畏其威,这为后来他任湖广总督时大规模的、成功的禁烟运动打下了基础。林则徐在湖北禁烟的成效,又推动了道光帝在全国禁烟的决心。
1838年的最后一天,林则徐在北京受命钦差大臣,他的任务是到广州收缴大量鸦片的同时,堵塞鸦片走私进口的源头。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以至他与座师沈鼎甫告别时,师生“相顾涕下”。1839年1月8日林则徐从北京动身,当天上午时分至良乡。林则徐开始发出传牌。指令沿途各地“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林则徐在途中还向广东发出监控汉奸的密令,于3月10到达广州,当天近年夜时分住进了越华书院。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愿以家私报效”,就是行贿。林则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
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这固然与林则徐的智慧、气魄和邓廷桢等人的配合有关,而林则徐的清正廉洁,他的官风官德,却是这一巨大胜利的道德基础。
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在国外也享有盛誉。比如,1999年2月2日,国际天文学会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又如,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区辟有“林则徐广场”,广场中心耸立着高大的林则徐塑像。纽约百老汇的一条街命名为“林则徐街”。美国人和爱国华侨这样做,首先是把林则徐作为世界禁毒象征看待的,但也与他疾恶如仇、从善如流、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有密切的关系。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他对林则徐非常了解,也非常佩服,他称赞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
B.林则徐十分反感官场的种种陋习,到了杭州这种风景如画、美女如云、鱼米之乡的人间天堂,他依然拒绝迎来送往,专心于公事,即使天色很晚,他还在处理案牍。
C.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自北京到武昌,他一路上不断发出“传牌”,虽然“传牌”上文字不多,却告诫了同僚和下属,宣示了认真治理的决心。
D.如果没有政治家的智慧与气魄,没有禁烟领导集团和精诚合作,林则徐不可能在抵达广州后,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的鸦片。
E.林则徐的禁烟行为还得到了世界上的更多人们的赞同,除了人格魅力的原因,也和现在世界上的禁烟形势有一定关系,美国人和爱国华侨就把林则徐作为了世界禁毒的象征。
(2)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文章中有那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成功施政离不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请简要分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林则徐的人格魅力。(6分)
(4)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并不等同于古人的“洁身自爱”“淡薄渺远,恬静自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 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 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目前每年诞生约8千部长篇小说,但能出版和发表的大约只有2千部左右,大量长篇小说严重产能过剩,但即便如此,国内一些作家还在乐此不疲地创作长篇。
B.台风过后,污水四溢、垃圾漂浮,而同时,人体抵抗力下降,最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肆虐,因此要特别注意肠道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红眼病、皮肤病等疾病的预防。
C.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什么话也不用说,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
D.为了找到“上帝粒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利用其全球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进行宇宙大爆炸的模拟,然后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环形隧道内分布着的1.5亿个感应器来传递和收集实验数据。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碛口古镇,世界文化遗产濒危文化遗址,至乾隆年间,这里已成就了九曲黄河第一镇的兴盛繁荣,近400家商号云集于此,码头货船多时达三排并列岸边,绵延数里。 , , , , , 。碛口的辉煌终于落幕了。
①斗转星移,世事变迁 ②许多商户外逃避乱从此未归
③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悠长小巷 ④依山而建院院层叠的古镇民居
⑤古镇的祥和安宁、兴盛繁华都因日寇侵华而渐渐消失
⑥都湮没在了时光的尘埃之中
A.①⑤②④③⑥ B. ①④③⑥⑤② C.③④①⑤②⑥ D.⑤①②④③⑥
15.在下面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5分)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 ①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 ② ,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跟着消失了之后,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 ③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16.下面是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桑蚕立体养殖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 据新华社“新国际”微博报道,万米高空,前往塔吉克斯坦的专机起飞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后舱看望工作人员,同大家一一握手。一位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好!您前天在北师大说语文不能‘去中国化’,反响很热烈。”习近平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2)(5分)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数”、“怨”“操履”“旁”“旨”。
参考译文:
赵孟頫字子昂,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命令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至元二十七年,桑哥派遣忻都以及王济等清理计算国家钱粮,已经征收了几百万,还有几千万没有征收。这件事对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害,导致民不聊生,自杀的百姓比比皆是。赵孟頫和阿刺浑撒里交情很深,他就劝说阿剌浑撒里上奏皇帝赦免天下,免除百姓缴纳的全部钱粮。阿剌浑撒里入朝向皇帝上奏,如同赵孟頫说的一样,皇帝听从了他的话。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仁宗在做太子时,早就知道赵孟頫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帝眷顾赵孟頫非常优厚,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11.【答案】(1)D、E
(2)①英国人包令说林则徐以“不敛钱财著称”;②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壁立干仞无欲则刚”,祛除贪欲是林则徐的自警自策;③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林则徐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拒绝官场陋习和腐败;④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拒绝奸商行贿。(每条2分,三条即可)
(3)①充满爱国主义思想,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国家服务了36年;②从善如流,和邓廷桢等人配合得很好;③清正廉洁,不敛钱财;④嫉恶如仇,浩然正气,富有胆略和政治才能。如: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却毅然前行;对“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的惩治;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⑤在处理政事时,态度坚定,措施有力。(每条2分,三条即可)
(4)①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表现在对自己和手下人的要求上,不与官场腐败同流合污。当时吏治的腐败日甚一日,从林则徐的传牌内容上即可见一斑。林则徐对官场种种恶习十分反感,虽无奈,也保持清高耿介的节操。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体现了对自己人格的要求:无欲无求。(4分,此项写林则徐 “出淤泥而不染” 的表现。)②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不只是不染,更多地体现在为国为民的积极的行动上。他没有陷在“尘网”“世俗”的苦闷烦恼,而是激流勇进,既清正廉洁又经世致用。他无欲无求但有为,体现的是至大至刚之气。他洞察下情,防范歪风邪气。和邓廷桢等人联合起来禁烟,坚决果断地处置伍绍荣等人,取得禁烟的成功。(4分,此项写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与古人的“洁身自爱”“淡薄渺远,恬静自然”,不同。)
(1)试题分析: A项,“非常了解”文中无据,稍显不妥;B项,“他拒绝送往迎来,专心公事”错,文中是说花费了大量时间迎来送往,只能在晚上处理公牍管札;C项,他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是进入湖北省后他才发出传牌,而不是自北京到武昌就沿途发出传牌。另外,“不断”文中无据。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感知文本整体内容,然后从文本中找到能体现林则徐清廉的语段内容,若是评价性的语句可直接提取,若是描述性的可提炼概括出来即可。如文本第一段中,引用英国人包令的一段话则表现了林则徐的清廉,可提取出主要关键词即可;如文本第二段中,林则徐的楹联可概括出来。以此类推即可。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林则徐的人物形象,故答题时,可从文本中的与林则徐相关的言行举止的语段内容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加以具体分析即可。组织答案时,可从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清廉、政治能力、人格等角度分析概括。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答出林则徐“出淤泥而不染”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再将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与古人的“出淤泥而不染”在哪些方面不同,由题干可知,古人侧重的是自爱、淡远,不免有消极处世的心态,而文本中林则徐却是积极主动的,与古人的“出淤泥而不染”有所不同,故答题时,可结合着文本中的具体语句加以分析即可。
12.B “绘声绘色”指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说描写或描述得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美妙逼真 ;“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13.B A项重复赘余,“大约”与“左右”,删去其中的一个;C项搭配不当,“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中的“深刻、深厚”不能与“审美情趣”相搭配;D项语序不当,把“传递和收集实验数据”改为“收集和传递实验数据”。
14.B 从横线前后的内容可知,景象是变化的,故首先①;然后这样的繁华时光最终的结局与原因,由此可选⑤;从结局看,选②;由远及近,依次写“古镇民居”“小巷”,故选④③。
点击下载:甘肃省天水市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检测语文试题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整理史上高考复习资料大全!让您的高考成绩稳步上升!
高考语文考点 | 高考数学考点 | 高考英语考点 | 高考理综考点 | 高考文综考点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语文历年真题 | 高考数学历年真题 | 高考英语历年真题 | 高考理综历年真题 | 高考文综历年真题 |
高考备考辅导;高考食谱大全;高考前必须做的事 |
高考语文真题 | 高考数学真题 | 高考英语真题 | 高考文综真题 | 高考理综真题 |
高考语文答案 | 高考数学答案 | 高考英语答案 | 高考文综答案 | 高考理综答案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