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教育科研调查报告
所谓教育科研调查报告是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和预期的目的,运用观察、测量、采集、询问等调研手段对有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
一、教育科研调查报告的意义
1、 为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提供研究课题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2、 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3、 明了教育的现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
二、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撰写调查报告,同写教育实验报告一样,要做好记录、收集、整理大量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
1、 要全面客观地反映调查情况。要把调查的目的、缘由、达到的目标,以及调查的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详细地反映出来,做到客观地反映,如实地报告。
2、 要分清主次。调查中了解情况很多,但有主有次,这就要根据调查的目的,达到的目标,来确定那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主要的要写得具体、详细,次要的要写得概括、简明。
3、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调查中所了解的情况,要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从某教育、教学的现象中,看到带有规律性的、本质的东西。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调查报告的结构
教育调查报告除“题目、署名”等外,主要有导语、主体、结语和建议四部分组成。
1、 导语。这一部分要写进行某项教育、教学调查的目的、缘由、要达到的目标,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调查的意义或学术价值等。要求写得简明扼要。
2、 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中心部分。要把调查的情况、调查的内容、方法、过程、结果、问题等,阐述得详细、具体、深刻、主次分明。常见的结构安排有:
(1) 按照调查的顺序写,就调查的问题逐项阐述清楚。
(2) 按照调查的内容、方法、过程、结果、问题等项目依次写清楚。
(3) 将调查的有关问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写,每个方面加上小标题。
(4) 有两种以上的情况,可以采用对比的结构方式来写,从对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结语。这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是在对调查的对象、问题、 情况等作出科学分析后结论性的意见,回答调查中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在主体部分已经做出判断或结论,结语部分可以省略。结语要写得简明扼要。
4、 建议。写调查报告,目的是向上级领导或学术团体以及广大教师提供思考研究的资料、依据。因此,作为调查者、撰文者应在客观反映调查情况、问题、结果的同时,提出一些改变现状、解决问题或促其改革、发展的建议、对策、措施等,以便使有关领导在制订政策、措施、计划时有所参照。写作这一部分,要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分成几个要点来写,既抓住要害,又简单明了。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要努力占有第一手资料
要广泛阅读文献资料
要重视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一般以叙述为主,但也离不开必要的议论和评价。还可以借助图表、照片、公式等表现手段,并适当借助文学技巧将报告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观澜中学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观澜中学高中部
一、调查的目的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位置。虽然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都在学习,但是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观点。一位语文教育专家说,现在学生们看了不少书,却不能写出自己的好文章;有见解,却不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心声;特别是许多孩子对我们民族的文化精华的古诗文不感兴趣,甚至害怕阅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培养学生对语文、对语言的兴趣,我校在宝安区教研员胡滨老师的指点下,开展了“言意统一”的课题实验,尝试把握语文教学对语言习得本质的领悟,使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本身。目前已进入了课题开题阶段。为了更科学、准确地反应课题试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今后推广提供依据,我们于2008年5月对高中部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工作并同时对全体高中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工作。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在高中进行。
学生问卷方面,我们分别抽取了高一、高二的150名学生和高三的50名学生。分别从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对教师及课堂的要求、现实中的语文课堂、对语言的感受及学习效果五方面来设计问题,并设计了两道问答题,要求学生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问卷方面,我们从教师本人情况、教师教育理论、课堂教学及对“言意统一”课题的认识四个方面来设计问题,关注观澜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现状。
两套问卷全面地、有层次地对学生目前的语文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科学的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集体开卷式,不记名问卷的方法。
学生问卷,共发下调查问卷350份,其中高一150份,高二150份,高三50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350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教师问卷,共发下调查问卷11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1份,有效率达100%。
2、调查对象:宝安区观澜中学高中部分学生及全体高中语文教师。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问卷
选项 题 号 所占比例 |
(1) |
(2) |
(3) |
1 |
占25% |
占20% |
占55% |
2 |
占80% |
占12% |
占8% |
3 |
占4% |
占78% |
占18% |
4 |
占13% |
占25% |
占62% |
5 |
多选 |
多选 |
多选 |
6 |
占43% |
占27% |
占30% |
7 |
占75% |
占17% |
占8% |
8 |
占64% |
占27% |
占9% |
9 |
占82% |
占12% |
占6% |
10 |
占18% |
占23% |
占59% |
11 |
占27% |
占35% |
占38% |
12 |
占22% |
占37% |
占41% |
13 |
占5% |
占95% |
|
14 |
占13% |
占44% |
占43% |
15 |
占57% |
占13% |
占30% |
16 |
占15% |
占35% |
占50% |
17 |
占25% |
占58% |
占17% |
18 |
占18% |
占30% |
占52% |
另有两道问答题:
19、你认为语文课堂上老师训练的最多的是什么,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20、怎样的语文老师最吸引你?
(一)关于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语文课堂,本该是最灵动的课堂,是品味语言品味人生的课堂,但是从学生的选择看,只有25%的同学喜欢上语文课,高达55%对语文课堂没有感觉甚至不喜欢;80%的同学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考试,是为了试卷上一个比较好的分数,觉得通过语文学习来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并丰富自己情感的学生总共只有20%;对于语文课能否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感动,78%的同学选择了B项偶尔,还有4%的同学认为从来没有感动过。
从选择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已经陷入了语文学习的误区并导致他们对语文逐渐丧失了兴趣。这与我们语文老师的引导错误有关,由于过分强调分数,没有在课堂上关注语言本身,学生不喜欢语文。
(二)关于学生对语文教师及课堂的要求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给学生带来兴趣盎然的语文课堂,更给学生带来充满生命力和语文味的人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在学生眼中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62%的同学选择了拥有“生动的语言表现力,能把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境地”的老师。可见,学生其实是喜欢老师玩味语言的,只是我们自己忽略了它的重要性,以为给学生人文性的精神陶冶更重要。
(三)关于教学中的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
当我们把目光放到课堂中的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时,我们才发现这是我们最心痛的一个环节,也是整理数据时手在颤抖的时候。
真正能从语文教师的身上感受语文魅力的学生只有27%,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思考,甚至43%的同学认为“不能”。 59%的同学认为能从教师的范读中对文章有更多初步的感受,并且64%的同学喜欢老师的范读,而与学生期盼相反的情况是,我们82%的老师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凡读过课文,只有6%的语文老师能经常为大家范读课文。
当语文老师丢掉自己诵读这个工具时,他丢失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诵读,更丢失了学生对语文的一份期待,一份精彩。我想,这个数据是给我们警示最大的学生反馈。
(四)关于学生对语文、语言的感受能力
学生对语文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不仅在课堂上要培养,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平时的习得。我们通过设计这一方面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通过对学生选择的分析,我们发现,只有5%的学生平时有写日记的习惯,而这一部分同学绝大部分都是同时选择了能从老师身上感受到语文魅力的同学,在他们的答卷上能看出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对学生的范读和对语言的品味。
从这一方面,我们知道。培养学生动笔,养成经常写文章的习惯,光是老师空喊口号是效果甚微的,只要平时教室上课注重对语文的品味,回归语文教学学语言的本质,学生自然会爱上语文,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五)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从表面的数据看,我们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30%的学生对教师现在的教学方式不满意,只有16%的学生满意,一半的学生都是处于基本满意,可见,语文学习没有给他们带来美的感受,而是出于鸡肋的位置。在语文课堂上,四分之一的同学以听教师讲为主,真正积极投入教学活动的只有17%。
五、思考
手捧这350份并不沉重的调查问卷,我们深深得感受到了它的厚重。这一串串数字中有欣慰、有愧疚,更有责任和信心。学生的回答中有对语文学习的不满,也有对语文学习的期盼,特别是高三的考生,在他们高考之前,回顾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给我们交上了一份最真诚的答卷。
对语文老师来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是赞誉了,更是一种要求。语文老师要通过语言来给学生精神陶冶,更要通过品味语言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表明,我校学生对语文学习中更期盼语言的回归,给我们老师开展“言意统一”的课题,强化“语言形式”培养健康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很大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同步共生中,让学生的语言更精美,感悟更深刻,体验更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