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整体介绍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根据调查,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快速发展至今,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成绩斐然,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加坡土地面积仅714平方公里,故无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简称(社理会)管理 。5个社理会是按照地区划分,定名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中区社理会,这五个社区再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包括12个单选区和15个集选区。
许多人都以“常年是夏,一雨成秋” 来形容狮城的天气。新加坡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气候湿热昼夜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於65%到90%之间。新加坡11月至次年2月底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风影响,基本上每天都会下点雨。通常是下午的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至25℃左右。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乾燥。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在这几个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阳光酷热,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
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8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90年代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 2004至2007年之间,实质GDP平均增长7%,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跌至1.1%,多个行业遭受冲击。对此,政府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升投资者信心。
服务业在新加坡经济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占GDP约3/4,主要产业包括批发零售业(含贸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金融服务业、膳宿业(酒店与宾馆)、其他共六大门类。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重头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由於包括贸易在内,因此份额最大。新加坡商务服务业则包括不动产、法律、会计、咨询、IT服务等行业。交通与通讯行业,包括水陆空交通及运输,也包括传统的邮政服务和新兴的电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则包括银行、证券(股票、债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可以说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
2012年8月23日新加坡统计局公布的第二季度服务业收入指数显示,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的教育服务收入下跌15.3%,休闲和个人服务收入下跌8.4%,金融与保险服务收入下滑1.1%。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服务业的整体收入则同比增长6.0%,其中教育服务与保健和社会服务,分别上升 13.6%与9.2%;不包括房地产和租赁的商业服务以及交通和仓储服务则上扬7.9%与6.8%.[10]
外贸是新加坡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进出口的商品包括:加工石油产品、消费品、机器之零件及附件、数据处理机及零件、电信设备和**等。主要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包含香港和台湾)、日本、韩国、美国、印尼等。
新加坡元以S$标记,是新加坡的法定货币。新加坡元可分为纸币和硬币。目前在新加坡流通的钞票有:10000元、1000元、100元、50元、10元、5元、2元面额;硬币有:1元、50分、20分、10分、5分与1分钱。(人民币:新币=5:1)
自1979年由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讲华语运动”(类似于中国的“推广普通话”)之后,华语成为新加坡华裔的母语。新加坡民间也通行各种汉语方言,比如:莆田话、粤语、潮州话、客家话、闽南语、福州话、海南话等。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一致的简体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语,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