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创造中国无形资产——访中国国家汉办副主任王永利
新华网布宜诺斯艾利斯6月24日电(报道员昔欢记者冯俊扬)“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在两千多年之后,由中国国家汉办建设、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则对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
为期两天的伊比利亚孔子学院联席会议23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中国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王永利在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孔子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中国政府对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积极支持,而孔子学院在运营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无形收益,包括在世界各地培养了大量的汉语人才,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以及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截至2010年,国家汉办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派出教师3000余名,注册学员人数达30万。
王永利说,孔子学院发展至今只有7年时间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说明了孔子学院的巨大影响力。随着孔子学院的发展,它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教学和文化交流方面。比如,在希腊的雅典孔子学院,举办“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对话”哲学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多国的学者。
许多学者认为,孔子学院也是一个学术界的平台。正如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院长所说,孔子学院是一个沟通的平台,可以让以前吵架的人们在这里坐下来平静的讨论问题。
孔子学院不仅在教授汉语、推广中国文化方面取得了成绩,加深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关注程度,同时也让国人通过孔子学院了解世界。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和关注度的提高,都是汉办通过孔子学院获得的收益。虽然孔子学院是非营利性的机构,但是国家投资这所机构所获得的无形收益是巨大的。
王永利表示,师资力量不足是孔子学院现阶段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家汉办已派出大批的对外汉语教师,同时许多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也加入到了孔子学院的教师队伍中。随着逐年升温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全世界学习汉语人数与日俱增,相比急速上涨的学生人数,孔子学院的师资力量略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汉办在国内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同时,也在致力于培养孔子学院所在国当地的汉语教师。
王永利说,孔子学院发展至今,在汉语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HSK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等,让学习汉语国际化,汉语水平判定规范化。除此之外,孔子学院还与例如塞万提斯学院等推广西班牙语的教育机构合作,在文化和文学学术领域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作为一个平台,孔子学院还计划在将来进行多元化发展,在文化,哲学甚至艺术方面,成为一个中国与世界平等对话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