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著名的里昂中法大学旧址。1921年,中国留法生在这里开展了一场争回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法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中法大学”门口,记者遇见了几名住在这里的中国留学生。其中一名叫张瑾的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大三的学生,正在里昂第二大学进行一年的交换学习。张瑾说:“我住进这里的第一天晚上,就注意到了大门上‘中法大学’4个汉字。当时我觉得非常惊讶,决定一定要好好了解‘中法大学’的历史。”
里昂中法大学,是华法教育会以解决勤工俭学学生海外求学为名,通过募捐经费,加上庚子赔款余额,利用当时对华友好的法国里昂市长哀里欧捐赠的一座旧兵营开办的。1919-1920年间全国18个省的1600多名青年先后赴法勤工俭学,其中一部分就准备进入里昂中法大学。
1921年,法国政府当局停止发放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维持费”。与此同时,中法大学的中方负责人违背承诺,将留法的勤工俭学学生拒之门外。为争取“生存权,求学权”,留法的勤工俭学学生在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人的领导下,开展了“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通过和校方谈判、游行、占领校舍等方式奋起抗争。
在法国当局的镇压下,“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却使广大勤工俭学学生的政治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力和组织力,使很多青年从此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张瑾说:“在了解了中法大学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后,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有机会在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学习和生活。他们以前是为了获得学习的权利、学习和宣传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而我们今天有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应该刻苦努力地学习。”
90年过去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身影已经远去,中法大学旧址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留学生。在如今已改建成大学生公寓的中法大学里,总共生活着近百名中国留学生。新一代的留学生同样怀揣理想,勤奋苦读,期望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和张瑾一起来到里昂交换学习的谷纳海告诉记者,革命先辈们当年都是带着寻求真理、报效国家的目的来到法国,而现在留学生留学的目的越来越多元化,有的人选择留下来,融入法国社会,也有人选择回到国内,希望学以致用。
对于将来,谷纳海说:“我在法国学的是教育学,我希望将来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