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发表马库斯·沃克撰写的《德国正在变成缄默不语而气场强大的类型吗?》,全文如下:
德国正坐在世界之巅。但是其他国家却认为它舒服过头了。
这个国家快速冲出全球金融危机,以最强劲的西方经济体之一自居,而且貌似对今后若干年的出口增长信心十足。
不过,它表现得越好,世界对它的期望值就越高。欧洲和美国都希望德国能出面主持欧洲债务危机的清理工作并为一些大事业出更多力——比如说支持阿拉伯国家的革命以及全球经济复苏。
德国的回答呢?一切照旧就挺好。
德国正成为“大瑞士”?
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不同,德国多年来一直都在量入为出并且创造了巨大的贸易顺差。现在,它不愿意援助那些不像它一样谨慎的国家。而且它不愿牵涉进利比亚问题这样的国外乱局。
所有这一切都引向一个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事关重大的问题:德国在世界上处在什么位置呢?
德国领导人说,他们不想没事儿闲得去改变一个成功的秘诀,而且他们已经在为欧盟和北约作出重大贡献了。但是批评人士看法不同。他们抨击德国说它想做一个“大瑞士”:一个受益于全球化经济的商业机会、却回避全球化的“脏活儿”——包括国际社会对武装冲突的参与——的贸易国家。
德国的传统盟国甚至担心它正失去对欧洲和西方的兴趣。毕竟,如果你开辟出一个向中国等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出售精密机械和高档轿车的赚钱营生,那谁还用得着欧洲这个老古董呢?
前美国驻柏林大使约翰·科恩布卢姆说:“德国正在崛起,而欧洲正在从接缝处逐渐散架。这样一个国家——欧洲唯一能够跟上全球化步伐的大国——将怎样才能融入这样一个欧洲呢?”
北约和欧盟都是围绕德国建立的,盟友结盟之初希望把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纳入一种多边架构。对历史心怀悔意的德国也觉得在盟友的环绕中更自在。
今天的德国对自身的实力和长处更加自信,它给人以一种不再像过去那么需要北约和欧盟的感觉。根据德国《时代》周报今年3月刊登的一份调查报告,只有24%的德国人认为加入欧盟利大于弊,而31%的人认为弊处更多,40%的人说利弊参半。
柏林还坚持对希腊和爱尔兰附加苛刻的援助条件,这反映出一种冷静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安格拉·默克尔总理对公众情绪的准确把握。德国遵守欧洲共识、欣然为共同的事业埋单已经是老黄历了。
德国和西方渐行渐远?
与此同时,德国最近拒绝支持盟友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这让它的盟友感到震惊。当联合国安理会于3月份授权干预时,德国同中国、俄罗斯一道投了弃权票,而不是支持美国、法国和英国。
批评人士因此发问:德国是否正在变成一个难以预料的国家和一个难以相处的伙伴?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席弗朗索瓦·埃斯堡说:“这是一个正在变老、有时想法古怪的社会,它希望规避风险,守住自己的钱财。”
北约盟友对德国外长吉多·韦斯特韦勒重拾绥靖立场感到担忧。
德国在二战以后奉行的绥靖主义长期得到欧洲的容忍、甚至欢迎。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界认为德国应该变回一个“正常”的国家。德国曾经参与在科索沃和阿富汗等战乱地区的多边干预行动。
当联合国安理会就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投票时,德国投了弃权票,与北约盟友决裂了。德国甚至从地中海撤走了参与北约海上巡逻任务的军舰,因为此类巡逻活动正在执行联合国授权的对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实施的武器禁运。
在对德国议会讲话时,韦斯特韦勒否认德国受到了孤立,称这是因为德国以和“巴西、印度、俄罗斯以及中国等重要国家和伙伴”同样的方式投了票。
言下之意是,根据德国新的外交原则,视情况而定,金砖国家——德国繁荣发展的新出口市场——可以替换西方作为德国的伙伴。
许多德国议员不满韦斯特韦勒的政策,默克尔也努力修复与北约的关系。但是民调显示,德国老百姓与他们的外长一样对利比亚冲突不感兴趣。
(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