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ago,学校的水平毋庸赘言,美国最早的社会学系出现在芝大,而芝加哥学派的风采有目共睹。因此,芝加哥大学的人类学受芝加哥学派所启,亦是在美国学界独领风骚。芝大是美国少有的几所培养知识分子而不是本科生的大学,因此对于真正想从事学问的人来说是个最佳的选择。芝大人类学历史深厚,George Stocking,著名的人类学史专家,曾经写过芝大人类学的专史,可以说将芝大人类学的精英历程囊括其中。在量化泛滥的今天,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再次成为人们反思的对象。芝大的理论借鉴诸多欧洲理论,但同时结合美国本土的文化人类学传统,Comaroff夫妇的后殖民主义研究极大推进了近世人类学及社会科学的后殖民主义反思。此外还有Marshall Sahlins,虽然已退休,但仍旧风采不减,04年还出版了新书。总之,芝大是每个人类学人心目中的天堂。
Berkeley,这个学校极有活力,非常有意思。据人类学系里面知情人透露,老师中多有同性恋和吸毒者,有的老师以老来俏出名,而有的老师以口头语“Fucking”扬名全系,还有的老师弟弟因竞选美国总统而大大出名……整个系可想而知,笼罩着浓浓的后现代气息。理论要求极高,学生阅读面广,思想自由,而且入世程度深。系里面的Liu Xin老师,是华人人类学家中理论底子最深厚的人之一,本学期据说开了“中国哲学史”和“黑格尔研究”两门课,学生对他的评价是“刘老师就是爱读书,天天都在读书”。而且,他在这种后现代的气氛中却让学生注重传统人类学训练,可谓眼光独到。
另外,福柯曾在Berkeley人类学系任教,因此对Berkeley的影响较大。老师们多走福柯之路,也有走黑格尔和马克思理论路径的,总之比较分散,总体的趋势重视理论。Paul Rabinow是有名的福柯继承人,风传福柯曾言:“只有与Paul Rabinow聊天,福柯才能更好地理解福柯自己”。由此可见,Berkeley的后现代也是有理论传统的。总之,Berkeley的人类学亦是美国最棒的人类学之一。
Harvard,传统牛校,人类学系三系合一(考古、体质和社会)。有意思的是,就社会文化一支而言,美国人类学系大多取名“文化人类学系”,但Harvard却取名“社会人类学系”,让人感觉是受到了欧洲传统的强烈影响。三系系主任Arthur Kleimann,研究医学人类学,主要集中于中国。业内人士评价“目光炯炯,把持着全世界的医学人类学”。师资力量自不用说,中国研究和亚洲研究有目共睹,燕京学社啦,等等等,不说大家也很了解了。美中不足,Watson夫妇有些老了,基本上他们这一代的中国研究者都老了,因此Harvard也面临着不少牛校所面临的人员的接替问题。
Duke,整个系的方向基本都在民族主义和全球化之上,理论比较重视,中国研究也很不错。Ralph Litzinger做中国研究小有名气,而且是年轻学者,比较有前途。其他的人做亚洲研究也很不错,他家的系主任就是做日本研究的。由于Duke校内的种族问题就比较严重,因此人类学系做族群和民族主义研究很棒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与学术无关的问题就是,气候好……系的名字是文化人类学,个人感觉做的东西比较前卫,但传统人类学底子可能并不深厚,与芝大相比还是存在差距。
Michigan,虽然是一所公立学校,但人类学扎起官方排名中却是第一名。在实际中基本也是实至名归,与芝大基本持平。Michigan的好处在于,他的人员更替问题并不像其他牛校一样那么严峻,师资中大多青年学者,而且水平很高,极有活力。
Cornell,人类学系有Stevan Sangren,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理论功底深厚。张骊即从Cornell人类学系毕业。系不大,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租房之类可以在系内解决。就学术而言,中国研究很出名,系里面也比较重视理论。但由于二战之后的持续衰落,亦不如往昔的风采了。但仍旧是人类学重镇,而且自然环境好,很适合做学问。很多中国研究专家都毕业于Cornell,对中国学生似乎比较友好。
Columbia,首先是学术传统,Franz Boas,美国的第一位文化人类学家,即曾经任教于此,因此哥大成为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发源地。这一传统与芝加哥学派和后来的符号互动论与常人方法学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二是导师,Myron Cohen,即孔迈隆,人类学系中国研究专家,哥大Weatherhead东亚研究所所长,几乎是第一代做中国研究的美国人类学家,功底深厚,名气也比较大。第三是条件,Faculty Fellow除了学费和生活费之外,哥大还提供便宜的校内住房,而且是apartment,有夫妻房。
以上7所大学是美国人类学专业排名很好的院校,当然申请也会比其他院校困难,申请者要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