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和好奇心从小抓起
中国孩子画完画,经常问老师“像不像”,而美国孩子则问“好不好”。别小瞧了这点发问的差别。“像不像”是从模仿别人的角度出发,“好不好”是从自己创造的角度出发,从这个细微的差别中似乎就能“注定”他们在创新和自由方面的走向。
中国孩子写作文,是一个班级几十人做同一个话题或同一个题目,而美国则是每个孩子自己找题目,他们称之为找课题(project)。自我写作、自我创作、我写我思。因此,在美国小学教室里,你会看到学生带来的各种小“玩意儿”,有的提着一个有小白兔的笼子,而有的拿着小鱼缸。不用奇怪,因为也许他们正在做与之相关的课题。
从美国基础教育可以看出,美国学校在一种表面上轻松、开放、自由的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行训练,对他们的严谨、细致、专心习性进行培养,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调查,具备创新的精神。美国大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续和升华,更加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当然,美国名校在招收学生时,也会挑选出那些具备可挖掘潜能的学生。
尊重特殊性差异,才能挖掘潜能
美国名校普遍认同的一个教育观就是尊重差异,不仅尊重一般性差异,而且尊重特殊性差异。在他们看来,人的千差万别恰恰构成了人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基础,而教育的任务恰恰应该是把人的各种各样的能量发掘出来,而不能像可口可乐的生产线,把产品造成一个模样。
美国大学院校 都认为,教育是与制造业完全不同的产业。制造业需要的是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有大工业,而教育恰恰需要的是个性化,因为每个人是千差万别的,开发千差万别的个性潜能,才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
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建立起自信,让每个学生从事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社会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这是美国名校为自己设定的任务。中国资深海外升学顾问、啄木鸟教育陈起永老师指出:“中国学生在做留学申请规划时,真正需要的也是发现自己的潜能、个性、建立自信,展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培养和具备这样的能力,比一味追求托福SAT高分重要得多。”
美国名校有位校长说过:“我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人的根本素质不是分数能考量的。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点亮他们的梦想,让他们勇敢地走向未来之路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美国名校不仅看重分数,更加看重学生的软实力。”美国名校申请的“过来人”,不管是成功或失败的人,都会明白这点。成功申请美国名校,除了成绩牛,还要有“好奇”的灵魂和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美国教育与中国的教育其实结合起来是最好的,让孩子享受完中国的教育,再去接触美国的教育,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会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