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紧张的考试阶段,大家都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网】小编特根据教师资格证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中学生心理辅导,希望对您全面熟悉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出国留学网小编温馨提示大家,注意复习强度,劳逸结合噢!
一、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正常的中学生,一般是通过提供信息、改变环境等方法,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达到优化其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情绪与人际关系辅导及职业选择辅导。
(一)学习辅导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既有社会风气、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的教学水平、家庭教育等外部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学习信念、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内部因素的作用。学习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念,科学地掌握认知策略和提高元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1.增强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维持、增强(或减弱)学习行为,达到学习目标。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欲所构成。因此,增强学习动机就意味着树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教师除了运用传统的方式——以学习成绩的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外,更要注重调整自身对学生的期望水平,促使学生成功,从而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就感,进行自我激励。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通过情绪反应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积极性,即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做起来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学习效率也高;相反,如果是缺乏热情、面对不感兴趣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就低。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兴趣和情绪的支配,所以,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就是要帮助他们了解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的状况,寻找缺乏兴趣的原因,培养各个学科学习的兴趣。
3.端正学习态度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正确:有没有怠慢、冷漠、依赖或退避的心理;什么是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同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哪些影响;在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良好的表现和不足;怎样改进不良的学习态度等。
4.掌握学习方法
中学生的不良学习方法主要有:学习没有计划,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科学地利用时间,死记硬背,对概念和原理缺乏理解,不重视学习策略,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不能利用信息等,教育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调整应试心态,学会正确归因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考试也是一种竞争,使学生产生紧张和焦虑。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当他预感到学习成绩不佳有损个人自尊和前途时,就会产生焦虑。这种考试的焦虑过强和过弱都会影响学习的效率。适当的焦虑有助于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准备考试。
6.形成正确的学习信念
影响学生有效学习和思维的因素是学生的情感性特征,即学生在某个学科领域所持有的信念,也就是说他们是否了解自身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的动因和能力。因此,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信念,有助于学生避免因情感性因素而影响有效的学习。
7.学会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
元认知是成功学习、熟练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元认知,一方面是指个体关于认知主体、认知任务、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即元认知知识;另一方面是指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自我调节的技能,即元认知技能。元认知对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元认知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系统地加强元认知技能的培养。
(二)情绪与人际关系辅导
1.情绪辅导
情绪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相应产生的态度体验。根据情绪对人的影响,可以把情绪分为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两类。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中学生在情绪的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缺乏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各种表现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然后,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最后要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培养正面的情绪外:还要注意情绪反应的程度,即情绪的过于强烈和持久,如过度的快乐和悲哀,也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2.人际关系辅导
(1)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一种是认知成分,指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第二种是情感成分,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指双方在情感上的留意程度和亲疏关系;第三种是行为成分,指双方实际交往的结果和外在表现。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在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在思想和情感上直接相互作用的关系。
(2)中学生人际关系困难的主要表现
①孤独。孤独感是指因离群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②社交恐惧。社交恐惧症的特征就是对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一种超常的害怕和焦虑反应。③侵犯性行为。表现为受到挫折时,出现焦虑不安、暴怒、伤人、毁坏物品,对父母、老师和同学也蛮横无理,行为具有攻击性。
(3)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辅导
同学关系是中学生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发生的冲突。师生关系也是中学生要学会相处的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
(三)职业选择辅导
1.认识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认识职业包括对工作本身的认识和工作对求职人员的要求。对工作本身的认识包括要完成的任务、履行的职责等。工作对人的要求则包括对雇员的专业知识的要求,职业技能、人格特征、体能、职业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教师要培养中学生的择业意识。
2.提供职业信息
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职业信息、就业信息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提出的新要求。
3.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片面地强调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当学生走出校门,面对择业、求业、就业和职业的适应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难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因此,学生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潜能,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所能来认识自己,还可以请专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专门的测量与评定来认识自己。
二、中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原则和目标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二)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时,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系统脱敏法包括几个步骤:
(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
(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
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
(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让受辅导学生轻松地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做肌肉放松运动。等达到完全放松后,要求学生想象焦虑刺激等级表上第一个刺激情境,然后转入想象第二个刺激情境。如果学生感到紧张,就留意肌肉紧张,同时做肌肉放松运动。然后再想象同一刺激情境,直到不再感到焦虑为止。进行30—40秒的肌肉放松运动后,想象等级表上第三个刺激情境。如此训练,直到通过等级表上的全部刺激情境,如果经过“放松一想象”过程训练有了一定成果,以后就可以在现实情境中加以验证。
3.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于20世纪60一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一般分为四个治疗过程:
(1)建立求助的动机:在此过程中,要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一情感行为类型。患者和治疗医师对其问题达成认知解释上意见的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并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比如,可让患者自我监测思维、情感和行为,治疗医师给予指导、说明和认知示范等。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在此过程中,要使患者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比如,治疗医师指导患者广泛应用新的认知和行为。
(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要让患者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比如,可使患者先用想象方式来练习处理问题或模拟一定的情境或在一定条件下让患者以实际经历进行训练。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患者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比如,在练习过程中,让患者自我监察行为和认知。
4.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又称患者中心疗法,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于l938~1950年期间创立的一种独特的理论方法体系。多年来,这种理论方法不仅对心理卫生的理论和实践,而且对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实践,都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每个人都具有生存、成长和促进自身发展的本能的自我实现倾向。罗杰斯认为,治疗者集中于来访者此时此地的内部心理表现,对来访者始终坚持坦诚和谐、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感情移人性理解的基本治疗态度,就能开发这种自我实现倾向,使之成为治疗资源。这是构成治疗有效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因此,不必采用什么治疗技术,更不应采取直接指导的态度对待求助者。
5.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RET),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
从整体上看,理性情绪疗法有以下一些特点:
(1)人本主义倾向
理性情绪疗法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而不必仰赖魔法、上帝或超人的力量。
(2)教育的倾向
理性情绪疗法有很浓厚的教育色彩,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在治疗途径上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突出地重视理性、认知的作用。这是理性情绪疗法,也是所有认知疗法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在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中,总是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给予最优先的考虑。
艾里斯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人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必须”成功,并得到他人赞同,别人“必须”对我关怀和体贴;事情“应该”做得尽善尽美,课堂上回答问题有错误是很糟糕的事等。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我们的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与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为您整理提供)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优秀班集休的培养幼儿综合素质试题 | 幼儿综合素质考点 |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
小学综合素质学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学考点 |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
中学综合素质学试题 | 中学综合素质学考点 |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