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镀金到底值不值?
海归求职大军
【前言】
眼下,不少家长正忙着张罗孩子出国留学。其中,工薪阶层占不小的比例。
由于目前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少家长希望孩子学成后能回国工作。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海归人数达50万,厦门也成为海归回国发展的热门城市。
在成功留学后,海归们能否获得事业成功?他们的薪酬情况、职业生态如何?找工作是否更有竞争力,到底多久才能收回“留学成本”?本报特推出“厦门海归就业薪酬调查”专题报道。
记者调查了多位刚留学归来的毕业生,结果发现,海归薪酬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高,特别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工作待遇未必比普通大学生高。
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月薪1500元
今年25岁的章涛(化名),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2009年,在国内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章涛被学院选为访问学者,到英国牛津大学药理学系做学术交流,每个月还能拿到当地政府500英镑的生活补贴。在经过7个月的学习后,他回到厦门,在我市一家大型医院研究所从事科研技术工作。
“每个月的工资是1500元。”章涛告诉记者,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数,但由于无法进入医院的正式编制,他的薪酬和医院普通文员是一样的。
“其实,我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它和我的专业很对路,工作的环境以及氛围也都非常好。”章涛说,惟一让他比较尴尬的是薪水问题,虽然吃住都在家里,可以省下一大笔支出,但有时要买一些比较大件的物品,就不得不向父母伸手了。
章涛觉得,还是先把自己热爱的这份工作好好干下去,积累经验,等到将来时机成熟时,再到大学做科研或到生物医药公司工作。
英国市场营销硕士
在厦难找工作
25岁的刘宁宁(化名),是个厦门女孩。大学的前三年都在福州念,第四年到学院的合作校——英国诺丁汉Trent大学读书。拿到本科学位后,她继续在Trent大学攻读市场营销专业的硕士学位。
刘宁宁说,她是属于比较节约的人,但本科一年和硕士一年,学费和生活费也花了大约63万元人民币。
毕业后,刘宁宁在厦门找了一个月工作,投了五六份简历,但都石沉大海。最终,刘宁宁在姑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知名国企的工作,但工作地点在湖南长沙。目前,刘宁宁在长沙工作将近半年时间了,“工作很忙很累,但我还挺喜欢这份工作的,年轻人多磨练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
刘宁宁说,她现在的工资是5000多元,虽然离预期还有距离,但现在只是事业起步阶段,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香港本硕连读生
当银行柜员
今年24岁的庄佳(化名),高考时顺利考入香港的一所大学。本科4年后,他选择继续留校攻读心理学硕士。毕业后,他在香港待了将近一年时间,但始终找不到中意的工作,于是想回家乡厦门寻找机会。
原以为顶着境外本硕学位的光环,到大陆找工作会容易些,没想到还是碰了壁。一个月里,庄佳投了5份简历,但都杳无音讯。后来,他适当放宽了要求,投了几家非心理学领域的公司,但同样没有任何回音。眼看儿子回家当了两个月“海带”,庄爸爸赶紧托关系帮他在一家中资银行找了份差事。
“我被安排从普通柜员做起,培训期间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在2000元左右,培训期后算上绩效工资和福利,每个月估计能拿四五千元。”庄佳说。
庄佳说,本硕连读,5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花了大概60万元人民币,现在拿着2000元左右的月薪,心里多少都有些不甘。“不过,我还是打算先把这份工作做下去,毕竟现在工作不好找啊。”庄佳说,开一家心理咨询公司,将是他5年内的奋斗目标。
记者调查发现,如果仅以第一份工作的待遇计算,很多海归要收回“留学成本”很难。以刘宁宁为例,以每个月工资5000元计算,即便不吃不喝,也要10年半才能收回留学成本。而庄佳,假设他转正后每个月能拿到4500元,也要至少11年才能赚回留学成本。
【微调查】
年轻海归平均月薪3800元
近日,记者通过电话、邮件以及面对面采访等方式,对30位年龄在24岁~27岁、回国前无工作经验的海归进行调查。受访者在境外的学习时间在7个月至5年不等,留学的国家/地区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瑞士、瑞典、香港。
根据调查,这些海归目前的月薪平均在3800元左右,最低为每月1500元,最高为每月6500元。其中,月薪为4000~5000元的最多,占56%;月薪为3000~4000元的紧随其后,占35%;月薪2000元以下的占6%,月薪6000元以上的占3%。
从找到工作所花时间的长短以及所获得薪酬高低来看,室内设计、市场营销、工程机械这三个专业最吃香。
从调查中记者发现,在出国前就有明确职业规划的海归,回国后在择业上更为主动,职业道路也走得更顺畅。受访者苏欣(化名),当年出国前就想好了自己的择业方向,因此在瑞士学习和实习时就有明确的目标,回国后不到两个星期,就找到了一份酒店管理的工作,而且做得特别顺手。
“如果出国前就有明确的方向,并顺着它一直走下去,回国后就比较容易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施展拳脚。”苏欣说。
【专家说】
工作经验很重要 给海归成长时间
“想在回国一两年内就把留学成本捞回来,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海归来说,是不可能也不实际的。”业内资深人士说。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海外留学经历对个人职业发展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外语优势和国际化视野,会让海归今后的薪酬快速上升。”专家说,在去年10月份,他们曾根据6784个海归样本,做过一份《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30%左右的海归回国后都是从基层做起,他们的优势往往在工作3—5年后得到体现,一般都能获得加薪或升职的机会。
专家强调,调查显示,海归薪酬高低,与是否有工作经验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国内工作过或在国外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月薪会更高。”专家说。
“家长不要那么着急,应该给年轻的海归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陈君南说,更强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思辨创新能力以及独特的国际视野都是多数海归的优势,但海归也可能“水土不服”,也需要时间和机会去证明自己。
高中就出国未必是好选择
厦大能源研究院的刘运权教授回国之前在美国一家石油公司做生物能源开发,在海外有近17年的工作经历。他说,目前他在厦大的薪酬远比不上他在美国的待遇,但因为有一个中国梦,所以他还是毅然举家来到厦门开始他的科研工作。
刘教授认为,现在很多高中生就出国读书,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认为,年轻人最好读完大学再去国外读研究生,至少在国外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再回来才可能被重视。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孩子适应能力强,而且有远大的目标,英语水平也不错,提前出去也未尝不可。
刘教授说,他身边就遇到过好几位小留学生,回国后即成为“海带”。他们缺乏实际能力,即使有文凭也无法胜任工作。况且,如今海归有很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他们当初出国的时候就比现在的小留学生要难,而且在国外有十几年打拼的经历。同为海归,“海带”们和他们比在职场是没有竞争优势的,所以别说薪酬多少,就连找工作也难。
刘教授建议,是否去国外读书,家长和孩子要有一个全面的考量,盲目跟风只能是害了孩子。
“我觉得孩子太小还是别送出去,回来后再想要适应国内的环境很难。”智联招聘厦门负责人刘先生也说,“特别是难以适应国内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制度,还有整个大的国情。”
【企业说】
海归不是优势,技术才是饭碗
没技术+可替代=劣势
“我们对海归人员没有特别的期待。”厦门惟华光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斌是从瑞士留学回来的博士,但他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没有特别才能的话,海归不一定有优势。”
他认为,自己回国后直接创业成功,得益于掌握了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技术。“除非是学很高端的技术,不然留学也没有多大作用,国内的本科教育又不比国外差。”他说。
“我敢说,许多海归没有什么不可替代性,但对薪资的要求却比较高,同样的岗位,他们开口就要5000元,而国内的毕业生往往只要两三千元就可以了。”他坦言,比起没有留学背景的人,“他们甚至还有许多劣势。”
“还是要调整好心态。回到了国内,就要根据国内的情况,一点一滴从基础做起。”他这样建议刚回国的留学生们。
能力+责任=价值
“我们采用同样的薪酬、待遇标准,拿多少钱,要看你有多强的能力,还要看你承担了多大的责任。”爱芯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喜生说。
据他介绍,公司与厦大合作的一个项目中聘用的都是该校的海归,“他们的技术开发能力很强。”他没有透露具体的薪酬待遇,但是他说,“带着价值回来,价格就会体现这种价值。”
钟喜生认为,海归人员的定位要准确,择业时要“忘掉自己的身份,以满足公司需求为原则”。
技术+项目=待遇
“他们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又是带着项目进入公司,定位高,贡献大,待遇当然也要好。”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马凌燕主任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公司里的两位海归人才。
据了解,这两位海归是从日本和法国回来的,不仅懂技术,手头上还有相关研发项目。专家评估后发现,其价值高达几千万元,公司自然很欢迎。
她说,除了付给薪酬、解决住房外,“他们是当然的研发一把手”。公司为他们建设了专属实验室,还组建了研发团队,加快技术项目转化。另外,他们也可以利用本公司的技术平台申请国家科研经费。
马凌燕表示,公司是做生物医药的,“想要成为这个高科技行业的龙头,靠的就是技术和项目。”公司期待更多海归加入,但也希望海归能多了解国家的政策和行业资讯,“这样才能最快地把技术转化为成果。”(记者:陈毅彬 郭舒晨 吴笛 实习生:罗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