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件事令人感触颇深:周末到朋友家玩,进了门,她9岁的儿子正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手舞足蹈,全神贯注。我在他身边坐下,想逗逗他。‘放了学最喜欢干什么?’‘看电视,玩游戏。’‘学校好不好?’‘没意思。’‘最喜欢看什么课外书?’‘没有最喜欢的。’‘你有几个好朋友?’‘没几个’……朋友说,孩子什么爱好都没有,运动嫌累,做手工坐不住,课外书读不进去,周日带他去郊外放风筝,不一会儿就赖在车上不出来,不是喊累就是说“没意思”。朋友忧心忡忡地说,孩子自从上了学,每天回家就一件事做作业,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孩子坚定地认为,‘学习’就是做作业,遇到难题不是问家长就是“百度”,有时还和同学在QQ里交流答案,就连写作文都要上网搜罗。这样的情形,已经越来越普遍。有个说法让人深思,“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至于孩子们是否诚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仔细想想莫不如此,让人感到忧虑和悲哀。”
我周围的很多朋友朋友的孩子也都停留在“为教而考”的状态,大多数孩子觉得上学“没意思”。试问,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会学习、没有学会热爱生活,又如何获得快乐幸福,又如何为国为民?
再看看看加拿大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在加拿大,高中的期末考试仅占总成绩的25%,其余的75%由平时的作业、小测验、每一项project和presentation以及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出勤率等因素综合组成。他们认为人的能力可以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只会读书的人并不一定能够适应社会。加拿大教学方法还有一大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参与意识,提倡学生自学和思考。有时老师会安排一两个自学单元,学生选出重点给全班讲解或提交读书报告。学生常会写些读书报告,这类报告要求比较严格,类似中国大学生或研究生提交的论文。例如10年级的地理课考试题目:在某社区拟建一个超级市场。老师给出此社区的基本状况,如地理位置、人口及结构、收入水平、交通环境、超市的规模等,让学生们分析建超市是否可行。答案也不要求统一,能分析清楚即可。加拿大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并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学生都熟悉PROJECT(课题)和PRESENTATION(演示)。PROJECT需要合作,老师给出题目,大家共同完成后再在班上宣讲或表演(PRESENTATION)出来。学生们在享受思考与创作乐趣的同时,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对将来步入社会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和锻炼。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在中学时期留学加拿大,不仅因为学费和生活费低廉,留学成本低,投资风险小;考试看重综合因素,便于进入加拿大顶尖名校;更因为开放式的教育,有利于小孩的综合能力发展;更快的适应全球化,有多元文化的背景,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公立教育局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更加规范贴心,住家服务更加安全;正规和系统化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丰富;政府投入大,师资力量雄厚等。
加拿大公立中学的学费每年仅约1.2万加币左右。年龄在13到19周岁,申请8到12年级。学生未满18周岁需要提供监护证明。另外需要提供最近两年的成绩单和在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