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处方》是毕淑敏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为了收集写作素材的沈若鱼以特殊患者身份潜入医院后发生的离奇事件,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读者朋友搜集整理的红处方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红处方读后感(一)
《红处方》是当代着名作家毕淑敏女士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全书通过主人公沈若鱼化装成吸毒者在戒毒医院的所见所闻,把吸毒者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描写得淋漓尽致,向人们展示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戒毒工作的严峻形势和艰难处境。
沈若鱼是一个重情重义、机智幽默、坚强独立的知识女性。她要进戒毒医院本来只是出于好奇,当最好的朋友简方宁向她提到戒毒医院的情况后,她要打退堂鼓。但简方宁对她一顿激将后,因为好朋友的殷切期望和重托,她毅然化装成吸毒者,在简方宁的帮助下进了戒毒医院。尽管她因为不堪忍受那里的污浊和肮脏痛心地离开了那里,然而参加完好朋友的葬礼后,她还是毅然决定继承好朋友的遗志,去干好朋友未完成的事业!
简方宁是一个工作狂,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丈夫的背叛,而丈夫的背叛让她失去了家庭的温馨,最终导致她用生命殉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她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天使,这让她用心守护着戒毒医院里的最后一方净土——院长办公室。当这最后一方净土也被玷污、她本人也深受毒害后,她只有用死来抗争!她是柔弱的天使,所以不能深刻认识和体会到人间的罪恶!她竟然想把庄羽那样的女魔头改造成戒毒医生,多么天真啊!
庄羽是一个狂妄自大、心理变态的女魔头。她多次戒毒又多次复吸,所吸的毒品越来越毒。她本来就是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吸毒而死也是必然的!简方宁呕心沥血地挽救她,她却因此仇恨起简方宁来,最终拉简方宁为她“垫背”!
孟医生是一个唯利是图、阴险狡诈的小人。她在简方宁最艰难的时候过河拆桥并算计戒毒医院,为了谋取私利把中药戒毒配方倒卖给外国鬼子。她竟然还恬不知耻地让别人叫她“孟妈”,这多么有讽刺意味啊!
护士栗秋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很精明的小女子。她明知北凉不仅吸毒还有性病,却甘心情愿嫁给这个豪门子弟来寻求自己的幸福。
景天星是一个清高自傲、“爱科学胜过爱国”的医学权威。她对简方宁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护士长和甲子立夏都是尽忠职守的人,是简方宁得力的同事。但护士长更让人尊敬的是她任劳任怨。
滕医生是一个工作兢兢业业、热心肠的老头。他深知自己不熟悉医学前沿领域,就积极配合简方宁,坚决服从领导安排。他看出周五是个人才,就热心地资助他1000元让他学了武术,后来又巧妙地帮助他进入了戒毒医院。
支远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成功的商人。他因为佩服庄羽在商场中的干练而爱上了她,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她戒毒无效,便陪她吸陪她戒。最后,他彻底告别了毒品,生意越做越大。
潘岗是一个薄情寡义的男人。他虽然和简方宁共同走过了那么多年,但他一直不支持妻子的事业,后来在感情上也背叛了妻子,还对妻子的死心安理得地认为没有任何责任!
沈若鱼的丈夫正好和潘岗形成鲜明对比。他是一个对妻子体贴入微的好男人,更可贵的是他一直默默支持妻子。妻子化装成吸毒者混进戒毒医院后,他积极帮助妻子搜集戒毒资料;妻子要去做戒毒医生,他仍然坚决支持妻子的决定。
蔡冠雄和周五是两个年轻有为的戒毒医生,两人聪明好学,也是简方宁的得力助手。
读完《红处方》,心情很沉重。吸毒者之所以去吸毒,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快要窒息,他们才借助海洛因寻找暂时的虚拟的快乐幸福感。他们戒了毒,又会复吸,无法正视现实的不完美,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求真正永恒的快乐。我们应该怎么挽救他们,将他们带回正轨?
红处方读后感(二)
王蒙作家评价毕淑敏:“有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不论是沈若鱼还是简方宁,她们的身上都有毕淑敏的影子。”
《红处方》作为小说题材我并不喜欢,它在故事的合理性方面、人物塑造方面,故事的因果关系方面不是令人太满意,如果写成一部警醒大家不要碰毒的实体报告文学或许会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
《红处方》是毕淑敏的代表作。小说写的是沈若鱼因写作为收集素材去好朋友简方宁的戒毒医院卧底所看到的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吸毒人群鄙俗的另类生活所产生的震惊和无法控制的厌恶情绪而坚决地离开了医院,而后也为自己的好朋友简方宁为救治这些怪癖的吸毒病人愿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医院的治病救人上而造成了家庭的破裂甚至被病人吸毒者庄羽暗害也不屈服的高尚情操所打动又回到了医院,继承了简方宁的戒毒事业前仆后继的走上了这条艰辛的道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小说中的一个情节:秦柄的爷爷穷尽毕生的心血研制了一个戒毒方子因为医院买不起而落到了外国人手里,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通报国家参与啊,在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非常着急,后来我为自己的认真感到傻气,这毕竟是一部小说,很多情节是要靠作者的想象来构思的。
书中让我疑惑的是沉着、冷静、严谨、一丝不苟的简方宁院长,对手下的工作人员暗度陈仓差点把一个医院给毁了都全然不知,最后得到卧底的沈若鱼和变态的患者庄羽的通风报信才制止了事态的扩大,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再一个庄羽爱谁也轮不到爱这个看上去冷冰冰的总共也没有跟她说上几句话的简方宁啊,描写的庄羽守电话的那情形简直就像同性恋狂,虽然吸毒者的性格离奇古怪,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那也不能安排成因这种无缘无故的爱的不得志而痛不欲生去害死简院长甚至还和简院长同归于尽这样的情节吧。
小说中放进去了大量的戒毒资料,占的篇幅太大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却是少的可怜,让人没办法仔细推敲,使很多问题不能自圆其说。
此书最让我欣赏的是描写的一个个患者的切身经历让读者真正了解到了毒品的杀伤力,恐怕只要读到这本书的人,就是有机会和毒品接触,也不会去碰它了。我想这部分或许就是作者真实的临床资料改编的,如果是的话,那实在太可贵了。
戒毒事业的艰难使得非常精明和具有奉献精神的简方宁院长飞蛾扑火般地走向了悲壮,她像一个先烈,激励着人们冲破黑暗,继续探索通往光明的戒毒道路。这个立意非常好。
默默为戒毒事业而努力的简方宁院长成了戒毒史上的一个祭品,这个悲剧告诫人们,吸毒病人和其他病人不同,不单单是身体戒了毒就行了,思想也要戒毒,简方宁是用生命的代价证明了这个道理,路漫漫兮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小说的后面加进了景教授得到了外国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但为时已晚,简方宁已经染上了7号毒品,无药可治,只有把蓝斑切除同时也失去了人的快乐和痛苦感,她设想了很多种没有快乐和痛苦的生活都是自己无法忍受的,最终走向了死亡。曾在医学界从事过多年的毕淑敏,也许把这部小说写成了探索戒毒道路上的一次失败而产生的沉痛教训,警醒人们改变戒毒的思维。
红处方读后感(三)
《红处方》是当代着名作家毕淑敏女士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全书通过主人公沈若鱼化装成吸毒者在戒毒医院的所见所闻,把吸毒者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描写得淋漓尽致,向人们展示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戒毒工作的严峻形势和艰难处境。
沈若鱼是一个重情重义、机智幽默、坚强独立的知识女性。她要进戒毒医院本来只是出于好奇,当最好的朋友简方宁向她提到戒毒医院的情况后,她要打退堂鼓。但简方宁对她一顿激将后,因为好朋友的殷切期望和重托,她毅然化装成吸毒者,在简方宁的帮助下进了戒毒医院。尽管她因为不堪忍受那里的污浊和肮脏痛心地离开了那里,然而参加完好朋友的葬礼后,她还是毅然决定继承好朋友的遗志,去干好朋友未完成的事业!
简方宁是一个工作狂,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丈夫的背叛,而丈夫的背叛让她失去了家庭的温馨,最终导致她用生命殉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她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天使,这让她用心守护着戒毒医院里的最后一方净土——院长办公室。当这最后一方净土也被玷污、她本人也深受毒害后,她只有用死来抗争!她是柔弱的天使,所以不能深刻认识和体会到人间的罪恶!她竟然想把庄羽那样的女魔头改造成戒毒医生,多么天真啊!
庄羽是一个狂妄自大、心理变态的女魔头。她多次戒毒又多次复吸,所吸的毒品越来越毒。她本来就是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吸毒而死也是必然的!简方宁呕心沥血地挽救她,她却因此仇恨起简方宁来,最终拉简方宁为她“垫背”!
孟医生是一个唯利是图、阴险狡诈的小人。她在简方宁最艰难的时候过河拆桥并算计戒毒医院,为了谋取私利把中药戒毒配方倒卖给外国鬼子。她竟然还恬不知耻地让别人叫她“孟妈”,这多么有讽刺意味啊(liuxue86.com)!
护士栗秋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很精明的小女子。她明知北凉不仅吸毒还有性病,却甘心情愿嫁给这个豪门子弟来寻求自己的幸福。
景天星是一个清高自傲、“爱科学胜过爱国”的医学权威。她对简方宁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护士长和甲子立夏都是尽忠职守的人,是简方宁得力的同事。但护士长更让人尊敬的是她任劳任怨。
滕医生是一个工作兢兢业业、热心肠的老头。他深知自己不熟悉医学前沿领域,就积极配合简方宁,坚决服从领导安排。他看出周五是个人才,就热心地资助他1000元让他学了武术,后来又巧妙地帮助他进入了戒毒医院。
支远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成功的商人。他因为佩服庄羽在商场中的干练而爱上了她,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她戒毒无效,便陪她吸陪她戒。最后,他彻底告别了毒品,生意越做越大。
潘岗是一个薄情寡义的男人。他虽然和简方宁共同走过了那么多年,但他一直不支持妻子的事业,后来在感情上也背叛了妻子,还对妻子的死心安理得地认为没有任何责任!
沈若鱼的丈夫正好和潘岗形成鲜明对比。他是一个对妻子体贴入微的好男人,更可贵的是他一直默默支持妻子。妻子化装成吸毒者混进戒毒医院后,他积极帮助妻子搜集戒毒资料;妻子要去做戒毒医生,他仍然坚决支持妻子的决定。
蔡冠雄和周五是两个年轻有为的戒毒医生,两人聪明好学,也是简方宁的得力助手。
读完《红处方》,心情很沉重。吸毒者之所以去吸毒,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快要窒息,他们才借助海洛因寻找暂时的虚拟的快乐幸福感。他们戒了毒,又会复吸,无法正视现实的不完美,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求真正永恒的快乐。我们应该怎么挽救他们,将他们带回正轨?
红处方读后感(四)
“白处方是开普通药的,黄处方是开外处用药的,只有红处方是专开剧毒麻药的,比别的处方要慎重。”
“一名医生,如果没有人爱他,体验不到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情,就不能从根本上成为好手。从别人的爱戴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力量,血液一样灌注胸膛。”
一本沉重的书,简方宁是一位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戒毒事业的女人,甚至连结婚也是为了做上医生。这本书凝聚了太多,身为女人身,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简方宁为了她的事业,她忽略了她的丈夫,她丈夫几次提醒她,但简方宁一心只有她的事业。在我看来,这样的女人是最美丽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她不单单守护了戒毒医院的最后一方净土——院长办公室,也守护了人性的净土——善。
《红处方》这个名字,也许不是学医的人是看不出,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悲剧。“白处方是开普通药的,黄处方是开外处用药的,只有红处方是专开剧毒麻药的,比别的处方要慎重。”红处方,不仅仅写出了简方宁死亡的结局,也警示着世人,毒品最终是会带来悲剧的。
在简方宁的医院里,我看尽了人性百态。庄羽并不是一位心肠歹毒的人,她只是一位被毒品消磨了自信,她充满了自卑,以至于她用金钱、用化妆品来堆砌起她的高傲。在她看来,简方宁是高贵的,她希望拥有这样的一位朋友。当她知道简方宁愿意跟她做朋友,她由怀疑到兴奋。她拒绝了简方宁要求她到戒毒医院里工作,也许是因为自尊心作祟,也许是她进进出出戒毒医院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也许是……但她却希望拥有简方宁这样的朋友,她多次打电话给简方宁,是渴望友谊。简方宁由于家庭而没有再接庄羽的电话。因为这样,庄羽内心的自卑驱使着她用新型毒品“7”制造成一幅名叫《白色和谐》的画送给简方宁。让简方宁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毒品。
支远,是为了庄羽才染上毒品,他想让妻子知道,戒毒,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但是支远低估了毒品的“魔力”,当然,他也没高估人的意志力,其实最后支远还是能戒毒了。其实当我看到支远戒了毒真的很高兴的,因为读这本书真的让我筋疲力尽了,书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被“毒品”控制的人,就像范青稞般,听着那一个个故事,最后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这么丑恶的故事,书中人尚且如此,书外人又能如何忍受呢?但是支远,至少是一个希冀。
在这本书,毒品并不是人性毁灭的唯一,还有钱,像那个把中药戒毒配方卖给外国人的孟妈,还有在戒毒医院里寻找“王子”的栗秋——理由竟然是能吸毒的人必定是有钱买得起毒品的人……
其实我很理解简方宁选择死亡这条路的,她并不是没有寻找过戒这种毒品的方法,比起死,没有情感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更让人觉得可怕。我想简方宁之所以能坚持待在这间医院里的原因也是由于她本性里有对这些人的怜悯等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支持下去的吧。
毕淑敏的书总是能让我对人充满了失望,她把“人性”解剖得一览无遗,彻底地粉碎了我一直对人的坚信。或许也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坚强,无法承受书中那间特殊的医院……
也令我吃惊的是,很多人并没吸毒,并不是他有足够的意志力,而是他并没有处于这个环境之中。而戒毒后,环境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正恰恰是在悲剧的叙说下,而更加凸显“人性”。
红处方读后感(五)
一直很纳闷我自己,越是在忙的时候就越想多看书。最近正好赶论文,以前也没有多少积累,总感觉自己不用功,所以每天基本都花12小时以上在办公室写论文,但是,一回到宿舍,看到我借的书还没看完,反省这段时间光写论文了,都没给大脑补充点营养,利用前天周五晚上和昨天下午把书基本看完了,还差几页简方宁给深若鱼留的资料没看完,然后就去吃饭了,正好下大雨,还约好了帮同学提过,也就是说,我一中手打伞,另一只手提了四个壶,开始就觉得心情特别的沉重,可能是因为沈若鱼的情绪影响到我了,但后面发现,不仅仅是沉重,甚至有些莫名的烦燥,对没听到电话的老公,对晚来的同学,抱怨了几句就开始吃饭了,自己反省了一下,心情也好转了些,但是还是不想说话,比较沉默。
吃完饭就去办公室写论文了,11点回宿舍准备休息,洗漱完躺床上把剩下的几页看完了,六即把小台灯关了准备睡觉,躺下想了一会事,一直很喜欢毕淑敏老师写的东西,虽然是零零散散看的一些东西,但是都喜欢,但是对于这篇小说我下午吃饭的时候还在想,她怎么会写一篇这样的小说呢,虽说是她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也不像她的风格呀,(我一直觉得她是健康积极向上,甚至能影响我的价值观),但是晚上看的那几页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想法。这本书读的过程中确实使我的心情很沉重,但是全部看完以后,就像简方宁的死一样,说不上如释重负,但起码心情平和了许多许多。
文章一开始就写沈若鱼退休以后的各种让自己充实的办法,因为没时间,每次都是中午饭后罚站看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所以一次就能看几页,有印象的就是这个地方。我喜欢那种会努力充实自己生活的人,可能是由于我还是比较懒散的。后面进入戒毒院,里面的描述内容太丰富了,从社会背景到我国的戒毒现状,再有对各个人物的描写,特别是里面的心理描述,这是我最喜欢看的,所以决定下次去图书馆借书就借《女心理师》了。
我这个人特别喜欢有东西能升华我的思想和接受新的知识,因为我觉得思想会影响我的习惯,也会指导我的思维方式,可是我又很不喜欢看哲理书和专业书籍,《红处方》就特别符合我的需求,毕淑敏老师的思维里面可能就有那种既要有小说的故事情节,又有很多专业知识和一些科普性的东西在里面,里面的一些专业性的东西我相信是真的,不像有些连续剧根据剧情需要而无底线的编。还有一点沈若鱼和简方宁都是退休和临进退休的,但是我在看的过程中,总是觉得她们的年纪是20多岁,尽管书中有交待,也时有提及,可能意识里面认为沈若鱼的作为比较符合年轻人吧。有时也会自动将沈若鱼替换为毕淑敏老师年经的时候,说到这,好像是挺符合她的经历呢。但愿我也能有一天将哲理和知识以小说这种形式传递给需要的人,希望有这么一天,坚持看书,坚持写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六)
对于毕淑敏的《红处方》,真的好难定义它的类别。说它是讲述简方宁医生从事的戒毒事业还是讲述太阳照射活在阴暗面吸食毒品的那群人的生活似乎都缺少点什么。只是很清楚的记得当简方宁的病人庄羽第三次复吸毒品的时候心仿佛一下沉了下去。接着是连续几天关于毒品的梦,甚至是提到“海洛因”三个字都特别敏感,不禁嘲笑自己“中毒太深”。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小说内容,最后,以简方宁留给好友沈若鱼的遗书把整个故事叙述完整,让跟随了读者好久的疑问得到了解答。作品以《红处方》命名,可作品中只有三处提及“红处方”三个字,而更多地是写到化名范青稞的沈若鱼在戒毒医院里打听到的吸毒病人的各种故事,吸毒时那种似神仙的快乐以及毒瘾复发时那痛苦难捱的时刻。可读完整部作品,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小说结构组织的能力。正是出现仅三次的“红处方”导致了简方宁的去世,也正是那形形色色的故事,让我对“海洛因”这三个字的好奇减到零而忌惮飙到最高值。
这部作品虽然有好多角色,但对于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最终都给出了交代。并没有遗漏。庄羽,这个从一开场就出现,其间耍诈,无礼,接着是被简方宁院长感化,但最终由爱生恨,与简方宁几乎同时去世的女吸毒病人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可她不争气的三次复习以及那幅报复似的《白色和谐》让人对其“恨之入骨”恨她的不争气,恨她的不懂事,恨她那由爱生成的恨。支远,庄羽的老公,他对她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对她的疼、包容让人羡慕。
他陪她吸毒,陪她戒毒,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真正放弃她。他也是简方宁戒毒医院里成功的范例。似乎也是整篇文章中带给人希望的几个点之一。沈若鱼,这个因为写作而去戒毒医院体验生活,最终被朋友简方宁所从事的事业感染而将自己后半生奉献给戒毒医院的女子,多么勇敢,不得不这么说。“戒毒医院,一个文明社会的大修站,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一个纠缠在一起又被锤子砸扁了的死扣。头痛欲裂,真想脑袋朝下,让血快速流到苍白的大脑皮层里,才能想通这里的事。作为普通人,她实在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了”他误悟道戒毒医院的“不堪”,但仍是义无反顾,为了朋友未完成的事业,为了解救更多因毒品而断送了人生的病人。
读后,最深的感触是:那种伴随着折磨的“快乐”,像一颗定时炸弹的“快乐”我宁可不要。快乐与痛苦是五味多彩人生的必需品,二者缺一不可。不要被一时的痛苦压死,因为痛苦过后里快乐就不远了,学会了承受才能享受。
红处方读后感(七)
昨天看完了长篇小说《红处方》。作者毕淑敏原来是医生、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学博士,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所以她的作品把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医生的“悲天悯人”都化作了一张张冷静的处方,就像医生的满腔热情总是通过那些刻板的拉丁字母表达出来。
小说写的是一位中年女士为收集写作资料去一家戒毒医院卧底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是一本救赎灵魂的书。两年前,看到过一个案例,甘肃有三个护校毕业生,花季少女,因为贩毒数量巨大,被判处死刑,上诉无效,执行。国人无不惋叹、痛惜。近年来,死刑犯跟毒品有关的占了相当比例,于是吸毒者的生活在我们眼里就成了一个可怕、恐怖又非常神秘的世界。
人为什么要吸毒?原来人的内心充满喜悦时,大脑的蓝斑内就积聚起一种奇特的物质“F肽”。蓝斑是人类的幸福中枢,F肽是脑黄金,它是幸福的物质基础,情绪的快乐码,谁拥有了它,谁就在这一刻拥有幸福。而毒品便是F肽的天然模仿者,它能让极端渴望幸福的机体,在山呼海啸的巨量快乐面前,完全被击昏,时而被抛上浪尖,时而被砸下峰谷,狂热的幸福感把人灌得口眼歪斜,迷失方向。瘾君子就在毒品里发现了极乐世界。
然而,人体有一套反馈机制,在遮天蔽日的伪幸福前,首先停止了自身F肽的生产,吸毒者就再也得不到属于人的正常幸福了。而机体接受了那么多幸福就迅速麻痹了神经,需要更多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幸福感”,于是人和毒品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搏击。要命的是毒品已深深渗透到人的神经脑髓里,一停用,神经会狂乱翻搅,身体陷入前所未有、无比痛苦的大恐慌之中。吸毒者从寻找幸福出发,却一拐弯摔进了地狱。
从前的教育里,不恰当地强调了精神的作用,甚至鼓吹了“精神万能论”。一些立志禁毒,包括法律工作者和警察都怀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信念,尝试毒品以求获得第一手资料。然而,他们几乎全都堕入深渊,无法自救,何谈救人?人的意志是无法同毒品对抗的,不管你自认为有多么坚强,都必须在这道血墙前停下脚步。
看了这部厚厚的小说,我第一个感想就是——人哪,最要紧的就是第一步!不吸毒的人,在毒品前,可以凭借理智,凭借意志,扭开头,视而不见;可是往前走几步,哪怕是一步,你的理智和意志都不顶事了;也许还会有反复和挣扎,但几经拉锯,最后还是踏上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路。想想那些巨贪的死路不也是常常从一笔小小的“笑纳”开始的吗?
人生是棵大果树,结满了五光十色、香气馥郁的果子,它们的名字叫“欲望”,看上去都很美。但不是每一个你都能去尝一口的。第一个吃螃蟹的自然是英雄,可是前面已经倒下一大片,你干嘛还去堵抢眼呢?你是绝不会比那些人“技高一筹”的!
小说取名《红处方》,是因为戒毒院的院长被吸毒者所害,也不幸沾染上了毒品,有了瘾。当她意识到了这点,便毅然给自己开了一张“红处方”——死亡。她要证明:“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毒品可以使我中毒,却无法使我屈服”。
至此,毕淑敏也给每一个读者开了一张人生的“红处方”,那就是我很喜欢的捷克作家、记者伏契克的话:“人们,我爱你们,你们可要警惕呀!”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