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成语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编辑江郎才尽读后感。
江郎才尽读后感(一)
这个故事的内容是:南朝有个才子叫江淹,他写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诗歌,被人们称为“才子江郎”。
江淹的才气传到了建平王的耳朵里,建平王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提拔江淹做了官。不久,有个叫郭彦文的县官犯了罪,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过,他竟然诬告江淹收受了他的贿赂。江淹和郭彦文都被关进了监狱。江淹问心无愧,他在狱中给建平王写了一封信,信中慷慨陈词,实在是一篇精美绝伦的好文章。建平王看了这封信,十分感动,相信了江淹的无辜,立刻下令把江淹放了出来。出狱后,江淹中了徐州秀才考试的第一名,“才子江郎”的名气更大了。
后来,江淹就做了史官。在一次文物研究中,江淹辨认出别人都不认识的文物。从此,江淹的博学更加广为人知,江淹还做了皇帝的老师。当了大官的江淹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也不愿动笔写文章,也不愿意继续学习。渐渐地,江淹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即使勉强写出一点东西,也非常乏味。人们很惋惜地说:“江郎才尽了”。
唉,一个这么有才华的人因为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就不思进取,结果半途而废了,我真为他感到惋惜!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也同样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爸爸妈妈把我们当成了掌上明珠。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发愤图强,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毕竟学无止境呀!否则也要“江郎才尽”了!
江郎才尽读后感(二)
我读了“江郎才尽”这篇文章,起初感到江淹虽然家境贫困,但青年时代的江淹已经能写一手好的文章。有许多的人欣赏江淹的才华,不久江淹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有一次,在一个地方有人挖掘了一座古墓,并出土了一面玉镜和竹筒。竹筒上刻着的古字谁也看不懂,人们就把竹筒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竹筒,就知道是周宣王时候的事情,因此江淹的名气更大了。此时皇帝并赐于江淹为“封地”(旧时的一种官位)但自从江淹当上了“封地”之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也不愿意动脑动笔写文章。时间一长,脑子“上锈”了。有时候勉强写点东西,大家看了以后总感到很乏味。因此人们不无惋惜地说:“江郎才尽了。”
我认为江淹有着很好的写作天赋,但是他不能骄傲自大,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地把写作当成自己终身的事业来做,才能写出美妙的文章。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人不能因为生活优越了,名气变大了,自己的事业却半途而废了。如果坚持不懈地写作,他定能成为一代伟大的作家。
江郎才尽读后感(三)
尝宿守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玉色彩笔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www.liuxue86.com
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故事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采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郎才尽读后感(四)
我们都知道“江郎才尽”这个成语吧,它是用来形容那些先有盛名,到后来却做不出什么成绩来的人。
江郎即南朝江淹,他为什么先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由一个出生寒微之人而位居高官,封醴陵侯,读赋也颇负盛名,又为什么正直年富力强,本当大有作为之时却才思枯竭?分析一下其中的缘故,对我们也不无可借鉴之处。
江淹早年家境贫寒,所以学习刻苦,“留情与文章”,而且非常认真的向前辈有成就的人学习,“于诗颇加刻画,天分不优,而人工偏至”,他的成就,不是天意神授,而是来自于勤和思,勤奋不怠,好学不倦,这就是他前半辈子誉满朝野的根本原因。到了后半辈子,官做大了,名声也大了,认为平生所求皆已具备,功名既立,需及时行乐。导致他事业心消磨,学疏才浅,诗文褪色。
我们应该吸取古人的教训,不要对自己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要知“不满足是上进的车轮”。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方能不断的进步,不是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么?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即是先天的资质非常出众,但如果不刻苦努力,灵感也会离你而去,时刻不能自我放纵,耽于安乐。
做人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事学习都要坚持不懈。不要有惰性心理。就像爬山一样,,如果我们只爬了一半,就停止不前了,我们看到的风景就只局限于这一半之内。难道这就知足了,就沾沾自喜了么?难道就不想看看山顶的美景么?就不想体验一下“山高我为峰”的喜悦之情么?请相信只要努力,我们迟早都能爬上心目中的那座山。不要像江淹一样裹足不前,把自己的后半生都虚度了。要知道“活到老,学到老”这个道理。
我们不要学江淹,我们要做个有始有终对社会永远有贡献的人!
江郎才尽读后感(五)
在王安石的笔下,曾今出现过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少年天才,他就是方仲永。但是,这样一位少年天才,最终却落得个“泯然众人矣”的下场,不可不谓可惜。
而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也曾有一位少年天才。他的名字,叫做江淹。对于他的陨落,有人认为是江淹和方仲永一样,不去学习所导致的,那么,江淹与方仲永一样,都是因为不学习,才才华陨落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江淹与方仲永两个人,除了两人都是少年天才以外,毫无共同点。甚至两人陨落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方仲永的陨落,有三个方面:方父的愚昧无知,方仲永自身的懒惰成性以及乡民的热切追捧。因为方父是一个农民,世世代代以务农为业,又因为方父从未受过教育,致使方父的眼光不长远,有着一种小农思想。而当方仲永才华刚刚出现的时候,方父却只是一心想着怎样去赚钱,怎样发掘方仲永身上的潜在能量——为他带来金钱的能量。于是乎,方父便带着方仲永走街串巷,兜售方仲永的诗词。却耽误了他的学习。使得方仲永的才华最终沦为方父手中的一棵摇钱树。但是,如果说乡民们都意识到方父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在把孩子推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就不去买方仲永的诗词。这样,方父便会意识到方仲永的诗词难以出售,就会去让方仲永进入学堂学习。但是,偌大的一个镇子上,竟没有一个人向方父提出要让方仲永进入学堂读书,竟没有一个当地学者提出来教授方仲永更多的知识,有的只是如过眼烟云一样的赞美。而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方仲永自身的懒惰和不爱学习。如果方仲永想读书,他就应当向他的父亲提出这一要求。但是,他并没有提出,只有可能是他的懒惰和不愿学习。
反观江淹,他在早年时,并不是没有读书。相反,他读了不少的书籍,学习了很多东西。这也为他的成名,奠定了基础。但是,他也是少年成名,他仍然是一个没有成熟的孩子。人云亦云的赞美声遮蔽了他的眼睛,使他产生了“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使他不再学习,而是去博取功名去了。这也是他晚年才思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张爱玲曾今说过:“出名要趁早”。而我认为“出名要趁晚”。因为晚一些出名,可以让你看清一些事情,可以让你像一瓶陈年美酒一样。越来越香醇,越来越好。
今天,故人已去,只留下后人无限的唏嘘与感慨。方仲永告诉我们:如果不去学习,就算天赋再高,也只可得到“泯然众人矣”的下场。
但是,江淹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心灵的发展则需更加重视。不然,终会落得个江郎才尽的下场。
江郎才尽读后感(六)
偶然间,我读到了《江郎才尽》这篇文章,文中“江郎”前后的变化,让我感慨万千。
所谓的江郎,就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诗人江淹。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为此他还做了官,而且官越做越大。但他的文学造诣却没有随着他的官职提高而提高,相反退步不少。他常常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即使且有灵感萌发;写出来的诗也是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后来,有一次聚会上同僚要求他赋诗一首,他提笔良久,毫无所得,无奈写下了“江郎才尽”四个大字。
难道“才华”也会用尽吗?难道真是仙人收走了寄存在他那里的“神笔”吗?江淹为何“才尽”?我反复思索着这个问题,“江郎”之所以“才尽”,当然不象传说中的那样被收走了神笔,而是他在有了安逸舒适的生活后,就不在学习,没有了新知识的补充,没了创作的源泉,所以理所当然的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现在的我,因为“江郎才尽”的无力感,此时也常常纠缠着我。
在学生时代,我酷爱文学。经常读书看报,不是有灵感涌动,所以经常会写一些文章,有时不乏一些得意之作。然而,随着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建立家庭,抚养孩子,永无止境地忙忙碌碌成了我的生活的主色调。什么时候能心里毫无负担的坐下品一杯茶,读一本好书,仿佛成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即使有点时间,自己也想躺下休息一会儿,不想增加自己丝毫的心理负担。可想而知,湖泊在大没有活水的注入,就会干涸。自然学习得少了,才思就会枯竭。然而,作为一名教师,职业要求我们必须是一潭活水,常用常新,不能停滞在原来的基础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就从现在做起,像蜜蜂酿蜜那样,要去博采、提炼、加工最后形成芳香甜美的蜜来。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