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编辑虞美人读后感,欢迎阅读。
虞美人读后感(一)
李煜的“愁”是封建帝王的愁,我觉得这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我说: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回过来看,我们怎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的广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的最好……
虞美人读后感(二)
听着邓丽君前辈的演唱,再来品读《虞美人》,心中竟不太平。慢慢地,一滴泪滑下脸颊,模糊了视线。
一代风流才子,却被命运推上了帝王的宝座。他无心理政,在位期间,无所建树,因而被冠上“昏庸无能”的罪名。然而,我却想要为他鸣不平。的确,他不比汉武帝的气吞万里,没有刘备的济世情怀,不敌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但他拥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缺乏的横溢才华!
李煜,一个错位的人生,写就一段千古悲情。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若不是命运弄人,他又怎会年仅42岁就草草地绝了笔?他留给我们的,是政客用鄙夷的嘴角吐出的“亡国之君”“昏庸无能”的不屑,是文人用心品读出的无尽悲凉,更是一个集风流倜傥天才卓绝于一身的“词中帝王”的旷世才情。他,该更羡慕那平平淡淡的文人吧?远离了人世纷繁,远离了国事困扰,远离了勾心斗角,远离了腥风血雨,独自守着一份宁静,泛舟湖上,吟诗作对。乘着清风,伴着明月,踏着花香,唱出人生的醉意与惬意。这,该正是他所向往的吧?多少个夜晚,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啊,何时才能去到?多少个白昼,那个心生烦厌的宝座啊,何时才能远离?
坐着,闭眼,静静地听《虞美人》。实在佩服邓丽君前辈竟可以将其诠释得如此尽致淋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往事,或许不是在位时期的锦衣玉食,或许不是万人之上的荣华富贵,或许不是与大小周后的飘逸爱情,却恰恰是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托腮沉思的少年,即兴作诗的青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看见他了!只身一人,在沙地上留下一行浅浅的脚印,一步一步拾级而上。用手拂上石壁,什么时候,在它的夹缝中,竟早已杂草丛生?抬头凝视铁柱,什么时候,它竟已锈迹斑斑,失了威严?轻轻推开木门,什么时候,它竟已落满尘埃,无人造访?这是他与大小周后诗酒做伴,嬉闹玩耍的地方啊!而如今……
转过身,偌大的庭院,竟毫无生机!一株梧桐,寂寞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凋零。见证了两段美丽的爱情;见证了一代君王的沧桑变化;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它累了,厌了,倦了。所以,它只是静静地,默默地,悄悄地,隐在记忆里。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错位人生,写就千古悲情。错!错!错!
虞美人读后感(三)
无边的凄楚,无尽的愁思,往日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如今只剩下虚无缥缈的轮廓。于是只能逃避。春花秋月,却殷切期盼它早日了却,只因怕勾起内心最深处的伤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所有的心碎、心酸、心痛都融在这一声叹息之中…
"雕栏玉砌"不会因为人间是是非非而改变,改变的是作者见到它的心情--两个沉重的字眼:苦涩;但它又是改变了颜色,曾经的红似火,如今已真正化成了一团火,灼伤了李煜的心,成了不可愈合的伤口。
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愈愁,愁无底!愁长流!锁眉,垂头,叹气,那深深地痛…
在我,一个后世读者的眼光看来,这首诗写的是那样凄美,那样震撼人心。本词通过采用问答形式,描绘出词人悲恨交织的内心世界,读来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虞美人读后感(四)
作者先以问句撩开无边的愁绪,"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一声发自心灵深处的绝望和悲戚,
天哪!春花年年开,秋月月月圆,你何时才能到了最终的时候?问得如此突兀,大胆,摄人心魄。
对于常人而言,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但对于昔日高高在上,今日却沦为阶下囚,朝夕以泪洗面的李煜来说,春花秋月着实是一种残忍的折磨。
转而,他又问人间:"往事知多少?"往事,主要是指他在当南唐皇帝时的岁月。这一深沉的发问中,包含了他既有悲哀亦有后悔的心情。他后悔像南唐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宽阔,实力雄厚的国家,竟由于自己的贪于享乐而失天下;他后悔自己宠信奸臣小人,而帮助宋朝大军渡江围攻金陵,致使家破国亡;他后悔忠直大臣因劝谏未成而悲愤自杀,自己也成为别人刀俎上的鱼肉;他悲哀,悲哀历史不能给予他一个改过自新,自强自立的机会。这,一个多么心酸的问号…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夜深人静,月光似水,凝目向窗外望去,那过去曾经是自己的国土,现在却处在别人的掌控之中,更可悲的是,连自己的自由都丧失了,只能在被圈定的范围内徘徊,哀叹。为此,他有太多的感慨,故国何堪回首?失国之君的亡国之恨和那种对故土的悠悠眷恋之情,尽在这一声叹息之中透露出来。
无边无际的哀愁与不堪回首的往事中,他不由得又向自己发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又自答道:"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君者,词人自己也。这些仇恨,悲哀,辛酸,郁积在心,沉淀为浓浓的一汪愁绪,无法消除,无法解去,历史的沉沦…
追昔抚今,这一首千古杰作,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李煜,一代帝王,却一世悲哀,他的愁,他的悔,他的痛,化作星光,成为历史长空里的一角,时时给我们以警戒。
虞美人读后感(五)
就像王国维先生所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我们现在对古代文学大略地简概也喜欢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样包含时间的概念。诗歌在唐代发展到极为成熟、辉煌,后世没有人再能超越,因此词更有发展之地,到宋代达到了极致。
更确切来说,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为适合市井需要的各种艺术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保障。词最先在民间流行,后来为文人士层接受,并采取这种体制创作,经李煜等人之手,渐渐由宴间助兴的功能演变为表达士大夫情怀的文体。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南唐后主,精音律、工书法,艺术造诣极高,尤以词名世。因为,醉心声色犬马,最终国亡且被幽禁、不免被投毒药而死。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绝对是一个境界高妙的词人,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绝对是一个荒淫误国的君主。他不眷恋君主之为,然而历史却把他推到了这个位子上;私下揣摩,他是真性情的人,他是宁为一词人,也不愿身处高高庭院而束缚了自我。他的词前期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不乏沉迷与陶醉的情绪;后期因境遇的变化,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无论其词前后题材变化有多大,但都贯穿一个特点:“真”。词的感情处理上,少有理性的节制,一任真实情感的宣泄。《虞美人》便是他后期亡国经历下的一首绝好之词。www.liuxue86.com
《虞美人》是李煜亡国囚居汴京时所作,是一首表达亡国之痛,感叹人生苦短的词。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设问,非常概括凝练,将春去秋来的自然变化和过往时间的难寻一并展现在读者眼前;可知,李煜面对这样的节气自然变化时内心无限愁苦,深感度日如年的煎熬。“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将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缓缓道来,不加掩饰,往事如风,但是此刻不能潇洒,因着囚居与屈辱,愁怨与悲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倘若你要问“我”的哀愁有多少,“我”便会答你,就像那江滔滔向东流去的春水啊,数不清!《毛诗序》里说:“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但是李煜的亡国之词中只有自伤之情,却不见对亡国后百姓的忧愁,何也?因为,他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词人,他以纯真质朴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彷徨无依,但是缺乏理性的节制只能停留在一己之悲的狭隘情感上,而无对自己反省,更不用说是忧民之心了!在这一点上,比之后世词人的忧国忧民、豪放如东坡者,李煜是小家碧玉了些。艾青在《诗论》里头说:“意象是诗人从感觉向他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可知,意象的选取是非常严格,而且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与意图的东西。
这首词里,春之花,秋之月,东风吹过的小楼,玉砌的雕栏,向东流去的春水;不管是实还是虚,都传达出了与自然永恒相反的人生无常。那玉砌的雕栏想必还是在那伫立着,但是朱红的颜色早已斑驳,故国的一切还在李煜的心中,像一个霉菌总是隐隐发痛。
虞美人读后感(六)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宋代词人蒋捷的这首《虞美人·听雨》通过在歌楼上、客舟中、僧庐下三处听雨的对比,概括了词人一生中的三个阶段,即少年、壮年、老年,而到最后“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词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无情的感慨,那“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态度,既有无奈的表示,也有冷眼旁观的冷漠,但是,在感情上却蕴藏着千斤的分量,看似无情却有情。
在年少时,我读这首蒋捷的《听雨》读出的是一份“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欢快,就是偶而有些许的忧愁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不更事。而今,重读此词,才读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共鸣,因为,自己也是“鬓已星星也”。“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蒋捷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忧患之后发出的声声悲叹。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性的心情,只有当我们年老时,才会知道,有很多的情怀已逝,很多的心情不再,很多的人逝物非。所以,当词人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之后,尝尽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历经了江山易主的变故,埋葬了许多少年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的愁和恨,“而今听雨僧庐下”一切皆空,万念俱灰,此时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虽然,还是感到雨声无情,而自己的心情却木然了,所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对于大自然的雨雪风霜,每个人都视其境况和心情,而各有其感触,“冷暖自知”这句话是最能概括这个中滋味。当心情愉悦的时候去听雨 ,雨声是音乐,当心情悲伤离别来临的时候去听雨,雨声是“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我从小就很喜欢在下雨天听雨声。小时候,住在奶奶家的老房子里,下雨天,是我最高兴、最开心的事,也是大人们最担心、最忧烦的事,我听见雨声打在老屋青瓦上的声音,是一曲欢快的乐声,是和着愉快的心情奏出的童谣,我看见雨水从房檐上滴落在院子里已有小坑的青石板上,能溅出小小的水花来,我站在台阶上伸手去接那打得手心有点疼痛的雨水,是一种愉悦的感动……而大人的忧烦却是在担心年久失修的老屋,因为,房顶上有很多的地方都在漏水,于是,大人们忙碌着用家中的大盆、小盆来接这些漏下的雨水,屋外的雨声和着这屋内的“滴滴答答”水声,组成了一首很美的乐声。但是,大人们是听不出来的,大人们脸上挂着焦虑,心忧如焚地担心如果雨会不停的下,老屋的房顶会更漏,担心打湿的家具、衣物会发霉,担心……他们整夜都不敢睡去地担心着,而我却伴着和谐的雨声很快进入了梦乡。
今天当我自己做了大人,才知道当大人所要的就是那份担忧、担当和责任。如果房子塌了,在哪里去给孩子找一处遮风挡雨的家?所以,那怕是杞人忧天,也是一个“忧”字了得,所以,他们肯定没有了心情,把雨声当作音乐来听了,也肯定没有情绪来看我欢喜的笑脸,等到我长大了,也理解了。
再后来,我读到了台湾作家琦君女士的散文,她说:“我从来没有抱怨过雨天,雨下了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我爱雨不是为了可以撑把伞兜雨,听伞背滴答的雨声,就只是为了欢喜那下不完雨的雨天。为什么,我说不明白,好象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和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游遍了梦牵魂萦的好地方。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呵,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人事的变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
琦君女士从童年到中年,在历经了人生的风雨之后,仍能保有一种以爱心来洞照忧患人生的平和心态,对苦难也好,失落也罢,都没有任何的抱怨,用平常心做人,用爱心关照世界上每一个需要得到尊重和关爱的生命,所以,她的爱心在她的文字中得到了传播。所以,我们所有的人,来人世间走一遭,遇见什么苦难,都是不值得去抱怨的,去怨天尤人的,面对一切,坦然承受,才是对人生最好的注释!
虞美人读后感(七)
指尖在书纸上摩掌,文思在诗文中飞扬。我的指下是李煜的《虞美人》。我在李煌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中哀叹;在李煜那哀愁漫天的情思中为他惋惜。思绪起伏跌宕。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文才出众,晓畅音律。无奈命运戏弄,本该舞文弄墨的你,却披上了龙袍,坐上了龙椅;更可悲的是,南唐倾覆,帝王被俘;你一腔的思乡忆园之情,只好用笔倾诉于诗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浪漫,秋月高洁,这秀丽的景色本令人心驰神往,可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么哀伤。一切美景在你眼中不过是了无生气;一切奢华在你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我的心,抽动了,我仿佛看见了你那苍凉的背影,你的心。难道已经这般绝望了吗?你对故国的哀叹和你那似乎冰冷的心触动了我的心弦,很深、很感伤。“何时了”三个字正点出了你的心酸,你不知道往昔的岁月是何时过去的。以前的一切欢笑、奢华,仿佛成了一场迷梦,真实却又陌生;哀伤、寂寞,仿佛成了一段未知的小路,孤单、却又不得不面对。你厌倦、你哀伤、你追忆。我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我不明白上天为何对你如此不公,为什么要你成为皇上?或许,若你不是皇上,你可能会更快乐吧?不用去面对文武百官,不用去面对天下百姓,只是待在家中诗情画意、论文品酒。
可惜,历史无法改写,命运不会改变。看着你留下的那一连串决绝的音符,我多想上前拉住你的衣襟,告诉你生存的勇气。你哀叹,一切的一切在你眼中。物是人非。“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愁绪的深洋中,你渲染了全诗的高潮。通过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对比,我看到了你那亡国的愧疚难当,以及你那落空的寂寞与悲哀……只觉得心中一片空檬,空荡荡的,人仿佛同心一起进人了你的悲情的世界。月光下似乎看到:你眼角有泪,冰凉、品莹;你语语呜咽,脸庞更显苍白。你声声硬塞,接过太宗所赐的毒酒一饮而尽,你痛苦而又解脱。你去了,走得很轻,很安详。我闭上双眼,用指尖抚摸着你落空的悲哀,才发现,那是一朵绽放在血泪中的《虞美人》。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